[发明专利]一种钛镍铝基高温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5506.6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1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惠彬;李岩;宋晓云;于开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0/00 | 分类号: | C22C30/00;C22C1/02;C2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镍铝基 高温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镍铝基高温合金材料,是通过在钛镍铝合金中添加第四组元元素,来提高钛镍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断裂韧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一种新型高温合金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力、石化、运输、特别是航空及航天等工业领域,应用在600℃以上的金属结构材料通常为镍基、铁基和钴基高温合金。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一般在8.0g/cm3以上),所制成的构件和设备重量大,为了减轻结构重量,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必须开发低密度、高强度的新型高温合金以适应相关工业领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元TiNi合金是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良好的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形状记忆合金功能材料已经在医学、工业和生活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专利CN1644733报道,在TiNi合金基础上,通过添加高纯度Al元素来提高合金的室温屈服强度和高温力学性能,这种合金的密度为6.3g/cm3,比镍基、铁基和钴基高温合金低20%左右。
对于TiNiAl-X系列合金,目前有专利CN1644731报道了添加Nb元素可以提高合金的600℃~800℃的抗氧化性能。专利CN1644732报道了添加Mo元素可以显著提高TiNiAl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开发出新型的低密度、高强度高温合金替代传统高温合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目前,尚未见到高强度、高断裂韧性的TiNiAl-X系列四元高温合金的公开报道和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断裂韧性TiNiAlX(X=Cr、W、Ta、V、Co)高温合金材料,该TiNiAlX高温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在高温使用,相比TiNiAl合金提高了屈服强度、断裂韧性和高温抗氧化性,可以替代传统的高密度镍基、铁基和钴基高温合金材料,减轻结构重量,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本发明的一种钛镍铝基高温合金材料,由43at%~50at%的镍(Ni)、2at%~6at%的铝(Al)和0.2at%~3at%的第四组元和余量的钛(Ti)组成,并且上述各成分的含量之和为100%。第四组元是铬(Cr)、钨(W)、钽(Ta)、钒(V)或钴(Co)。
所述的钛镍铝基高温合金材料组份为Ti44Ni49Al5Cr2、Ti44Ni50Al5W1、Ti44Ni49Al6Ta1、Ti45Ni46Al6V3或者Ti46Ni47Al4Co3。
所述的钛镍铝基高温合金材料在18℃时的屈服强度为1100MPa~2500MPa,变形率大于10%,断裂韧性为20MPa·m1/2~50MPa·m1/2;在600℃~800℃时的屈服强度为1550MPa~350MPa;抗氧化性能为600℃~800℃静态空气中100小时氧化增重0.005mg/cm2~6.00mg/cm2;该钛镍铝基高温合金材料密度为5.50~6.50g/cm3。
一种制备发明钛镍铝基高温合金材料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TiNiAlX成分配比称取纯度为99.9%的钛(Ti)、纯度为99.9%的镍(Ni)、纯度为99.9%的铝(Al)纯度为99.9%的铬(Cr)、纯度为99.9%的钨(W)、纯度为99.9%的钽(Ta)、纯度为99.9%的钒(V)和纯度为99.9%的钴(Co);
所述TiNiAlX成分中X表示第四组元中的任意一种元素,即Cr、W、Ta、V、Co元素;
(2)将上述称取的钛、镍、铝和第四组元中的一种元素,放入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内,抽真空至2×10-3Pa~5×10-3Pa,充入高纯氩气至1.01×105Pa,然后在2700℃~3500℃熔炼成TiNiAlX锭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5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