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组播传输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4643.1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4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平;刘晖;徐明伟;崔勇;周云涛;曹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实现组播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网络通信使用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第四代互联网协议 (IPv4)的网络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地址空间供使用者使用,基于第六代互联 网协议(IPv6)的下一代网络正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IPv4网络 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且当前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是基于IPv4网络而设计、使 用,因此,IPv4网络必然会在今后仍长期存在,由此,当前形成了传统的IPv4 网络与下一代的IPv6网络逐步融合的过渡阶段。在此过渡阶段中,随着IPv6 网络作为骨干网的逐渐建立以及IPv4网络被逐步废弃,将会出现一些IPv4网 络互不连通,需要通过中间的IPv6传输网络进行互联的情况;当然,也会相 应的出现一些IPv6网络互不连通,需要通过中间的IPv4传输网络进行互联的 情况。此时就会出现:作为连通多个外围客户网桥梁的中间传输网所使用的协 议(I-IP,Intra Network Internet Protocol)与外围客户网所使用的协议(E-IP, Extra Network Internet Protocol)不同,也就是说,会出现I-IP为IPv4而E-IP 为IPv6、或者I-IP为IPv6而E-IP为IPv4的情况。在中间传输网和外围客户 网所使用的协议互不相同时,会导致不同外围客户网难以通过中间传输网进行 相互通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过渡阶段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基于地址翻 译的组播过渡技术,该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入口服务商边缘(PE)路由器 处,将E-IP的组播控制报文和组播数据报文分别翻译为I-IP组播控制报文和 组播数据报文,其中,PE路由器为处于中间传输网和外围客户网之间的边缘 路由器;然后,PE路由器将该翻译后的I-IP组播报文在I-IP网络中传输,在 该报文到达出口PE路由器时,再将该报文还原为相应的E-IP组播报文,并将 该报文继续在E-IP网络中进行传输。通过将所述翻译后的I-IP组播报文在I-IP 网络中传输,可以在I-IP网络的传输网提供商(P)路由器上建立起为E-IP组 播数据传输服务的I-IP组播树。一个E-IP的组播树在I-IP网络中对应一个I-IP 组播树,这两个组播树实质上是组播树在不同协议的网络中呈现的不同表现形 式。其中,所述的翻译采用预先协定的统一格式,使得各个PE均能识别,从 而无需各个PE间再进行相互协商。
下面对上述翻译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例如,当中间传输网运行的协议为 IPv6而外围客户网运行的协议为IPv4时,翻译的格式如图1所示,其中,IPv6 prefx为特定的IPv6地址前缀,以便PE路由器接收到此前缀的IPv6地址后, 能够交给相应的还原模块处理。该特定的地址前缀可以通过地址分配得到,也 可以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内部统一配置,所述翻译和还原的过程如下:
翻译:对IPv4单播或组播路由表中的目标网络地址部分,形如a.b.c.d/M, 其中M为掩码的位长度。按照4over6地址映射可以变换为伪IPv6地址: 4over6prefix:a.b.c.d/len+M。其中,4over6prefix/len为伪IPv6地址专有前缀, 长度为len,该伪IPv6地址专有前缀可以通过地址分配得到,也可由一个ISP 自行分配和管理,以便所有PE无需协商便能识别。
还原:4over6边界路由器使用伪IPv6地址专有前缀4over6prefix/len对目 标地址进行前缀匹配,若在len前缀长度内的前缀相同,则判定该IPv6路由为 伪IPv6路由,进而按照4over6路由转换的逆变换进行路由还原。
上述组播过渡技术虽然能够在I-IP与E-IP不同的情况下,实现外围客户 网通过中间传输网进行网络通信,但是,该技术仅能应用于中间传输网支持单 播数据传输的情况,如果需要通过中间传输网进行组播传输,则需要中间传输 网中包括PE路由器以及大量的P路由器在内的所有路由器均支持组播协议, 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中间传输网中的 中间P路由器并不支持组播协议,从而使得组播过渡技术无法在中间传输网不 支持组播协议的情况下得以应用,进而造成在I-IP与E-IP不同的情况下无法 实现外围客户网通过中间传输网进行组播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4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