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试管蛋白芯片、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1836.1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6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孙民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琳;孙民富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试管 蛋白 芯片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芯片,尤其涉及一种塑料试管蛋白芯片、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疾病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主要以该塑料试管蛋白芯片为主要组分的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及在检测疾病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芯片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九十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新兴生物技术,因其可在一次反应中进行多种信息的平行分析,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瞩目,迅速在诸多生物学领域得到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按检测对象分类,主要分为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两类。
基因芯片主要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组比较分析、多态性分析以及疾病的基因诊断等。由于基因芯片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此技术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基因芯片技术成本高,芯片的制备比较复杂,样品的准备与标记较为繁琐,且其信号检测的灵敏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使得目前对该技术的应用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离临床检验及疾病诊断的普及性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蛋白芯片是一项更为前沿的技术。它通过固定于支持介质上的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微阵列,直接检测特定功能物质(标志性蛋白)。目前对蛋白芯片的研究和应用所采用的固相载体是无机片基或有机化合物片基,无机片基包括半导体硅片、玻璃片、微孔硅片、微孔玻璃片等,优选玻璃片;有机片基包括醋酸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聚丙烯膜等,优选硝酸纤维素膜。
现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完成,生物科学的研究重心即将从基因组研究转向蛋白质组的研究。蛋白芯片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为现代医学诊断学提供高效、便捷、准确的临床检测手段,对疑难病症的确诊及恶性疾病(如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大的意义。此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必将在新世纪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新型药物开发,探索疾病的分子机理等生命科学相关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现在的检测尿液、血清及其它体液的方法很多,检测方式大致包括ELISA、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金标、荧光、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等形式,检测的材料有酶标板、试剂条、试管、硅化玻璃等多种,多应用在检测体液中疾病性标志蛋白、激素、流行病毒、细胞因子等指标。这些方法均是在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上,采用酶、同位素、胶体金、荧光基团、镧性元素等不同标记形式,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然而,现有的检测方法大多是单指标检测,信息量小,而且均有其局限性(如标记步骤复杂、试剂和仪器昂贵、操作烦琐、灵敏度低、易污染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多个疾病检测指标可并行检测疾病的塑料试管蛋白芯片,该塑料试管蛋白芯片用于检测疾病具有准确性和灵敏度高、高重复性、 高稳定性等优点。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含有多个疾病检测指标可并行检测疾病的塑料试管蛋白芯片,包括塑料试管片基和固定于该芯片上的蛋白质,所述的塑料试管(塑料试管基片表面活性集团为环氧基或醛基化三维聚合物,可通过共价/扩散吸附原理将蛋白质固定)大小为0.5ml-5ml,基片大小为0.2-3cm2;其中,所述的蛋白质能与体内某一疾病的至少两种标志蛋白特异结合。
优选的,蛋白质在基片上分布的密度范围是25-200点/cm2,一个点为一种蛋白质,每个点的点样量为0.1-10ng。
其中,所述的能够与体内疾病性标志蛋白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可以是抗原、抗体、受体、配体,多肽药物等,例如可以是乳腺癌抗原(CA15-3),胃肠癌抗原(CA19-9),卵巢癌抗原(CA125),细胞角质素19(CYFRA21-1),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50(CA-50),磷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E-PSA),甲胎蛋白(AFP),游离B人绒毛膜促性激素,铁蛋白,B2微球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
例如为了检测胰腺癌,可以在基片上除固定CA19-9外,再加上CA125、CA50及DU-PAN,可把检出率提高到90%以上;再如为了检测肺癌,制备塑料试管蛋白芯片,除了在基片上固定CEA外,还再基片上固定NSE、CEA、SCC等蛋白,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显著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琳;孙民富,未经王琳;孙民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1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