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OAM协议进行链路监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45962.6 | 申请日: | 2007-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9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韩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东 |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oam 协议 进行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OAM协议进行链路监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IEEE 802.3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媒体访问技术标准,是由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对以太网物理层制定的规范,该标准全称为带冲突检测的载波检测多路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Access Method and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在该标准的第57章(《IEEE Std802.3-2005》第57章),定义了用于以太网操作(Oper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与维护(Maintenance)的方案,通常称为OAM协议;其中,对于OAM工作过程的规定可以参见标准IEEE Std 802.3-2005的第57.2.9.1节、第57.3.1.5节以及图57-5。
OAM功能包括远端环回、远端错误指示和链路监控等,用于监控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定位网络故障,具体过程如下:建立OAM连接的两个设备每秒钟分别发送一个OAM报文来维持连接状态,如果5秒钟之内未收到对端的OAM报文,则认为连接断开,从而实现监控和定位功能。
但是,上述OAM监控功能仅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连接链路不存在其它分支的情况,即OAM协议适用且仅适用于在两个端口之间建立连接的情况,而当很多设备通过HUB(集线器)连接形成一个广播域时,OAM协议就不能发挥作用。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描述现有技术中OAM功能的局限性:
(1)参见图1A及图1B,为现有技术中OAM工作的组网示意图。
其中,图1A中以太网设备1和以太网设备2端口上分别配置OAM,且每秒钟发送一个OAM报文来维持连接状态;当以太网链路中断时,OAM报文也中断,如果5秒钟之内未收到对端的OAM报文,则认为连接断开,实现OAM的链路监控功能;需要指出,由于图1A的连接结构简单,即使没有采用OAM协议,而是采用对物理链路通断的直接检测,也能够识别出来,因此不是OAM的最典型应用。
图1B体现了OAM的最典型应用。由于在图1B中,两台设备由一个HUB连接,因此,如果以太网设备1与HUB之间的连接断开,以太网设备2与HUB之间的连接完好,则采用物理链路通断的直接检测机制无法发现以太网设备1与以太网设备2之间的连接已经中断。而如果以太网设备1和以太网设备2端口上分别配置了OAM,即以太网设备1和以太网设备2通过HUB建立了唯一的OAM连接,则以太网设备2上的OAM模块可以在5秒之后,由于没有收到对端的OAM报文而识别出与以太网设备1的连接中断。
可以看出,在以太网设备1和以太网设备2之间的链路无分支的情况下,即仅在两个端口之间建立连接时,OAM能够充分发挥设备之间的链路监控的功能。
(2)现有技术中,OAM协议不适用于广播域。
所谓广播域,是指以太网设备连接在一个装置上,该装置不对报文进行区分,而是将任何端口收到的任何报文进行复制,并通过所有端口发送出去;亦即,广播域中所有的以太网设备都会收到相同的报文。
该装置的代表是集线器(HUB),当很多以太网设备连在一个HUB上时,由于该HUB的功能是将一个端口上接收到的报文复制到其他所有的端口,因此,这种结构构成了一个物理层广播域。
该装置也可为具有透传功能的网络,这种结构仅对OAM报文构成了广播域。
所谓透传功能,是指传送网络不管传输的业务如何,只负责将需要传送的业务传送到目的节点。当很多以太网设备连在一个具有透传特性的传送网络时,如果一以太网设备发出的地址是固定的OAM报文,由于OAM报文的目的地址是固定的(01-80-c2-00-00-02),并没有指明对端是谁,因此在透传网络被配置为对报文进行转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该报文的复制并广播给所有连接该网络的以太网设备。可以看出,这同样构成了一个广播域,且这类广播域是基于OAM自身特点导致OAM报文被复制广播而形成的。
对于OAM而言,广播域可以划分为物理层广播域和非物理层广播域;对于通过上述HUB连接形成的广播域,可以称为物理层广播域;对于通过上述透传网络形成的广播域,则为非物理层广播域。无论对于哪一种广播域而言,现有技术中OAM协议都难于适用,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物理层广播域为例加以描述,该物理层广播域为3台配置有OAM协议的以太网设备连接到一个HUB所构成,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5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