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煤化工工程中的玻璃钢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39411.9 | 申请日: | 2007-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丁智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智远 |
| 主分类号: | B65D65/40 | 分类号: | B65D65/40;B65D6/14;B65D8/06;B32B27/30;B32B27/12;B32B17/04;B32B17/12;B32B37/02;B32B37/15;B32B38/18;B29D22/00;B29K105/06 |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云海 |
| 地址: | 053200河北省冀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煤化工 工程 中的 玻璃钢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使用于煤化工项目中的玻璃钢容器装置技术领域,并涉及制备上述玻璃钢容器装置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化工工程中的焦化行业,用于硫铵工段的母液贮槽(罐)、满流槽(罐)、液封槽(罐)、母液放空槽等容器均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制造,而这种不锈钢材质的贮槽(罐)由于焊缝附近会产生晶间腐蚀现象,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液体渗漏;因此,上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寿命短的缺陷,并且还会形成重大事故隐患。而使用于脱硫工段中的反应槽(罐)、事故槽(罐)、脱硫液液封槽(罐)和脱硫液地下放空槽,采用了碳钢制造内喷铝的结构,尽管这种结构提高了反应槽(罐)等装置的防腐性能,但却存在着维护困难费用高、可维护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而各种玻璃钢结构的储罐槽体,均为包括用作粘合剂的树脂材料和缠绕于树脂材料用作骨架结构的多层玻璃纤维构成。但这种结构的玻璃钢储罐槽体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所缠绕的玻璃纤维的层数限制,很难实现玻璃钢纤维对每一个结构点的全角度的覆盖,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要求大体积和具有腐蚀性较强的煤化工行业中,这种大体积的储罐槽体由于各结构点的受力不均衡,因此很容易出现裂缝。并且这些玻璃钢装置的玻璃钢层中,由于不能完成完全反应,会残留一些可挥发份物质如苯乙烯及其加入的未完全反应的固化剂、促进剂,而上述玻璃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可挥发份会被化学反应液体渗透而被腐蚀,降低了玻璃钢装置的机械强度
专利号为02114007.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型玻璃钢电解槽及其制作工艺,其中构成大型玻璃钢电解槽槽壁和槽底的结构,为内、外两层涂覆有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及其夹于该两层之间的富树脂无纺毡层组成。尽管该结构的电解槽由于夹有富树脂无纺毡层,解决了因腐蚀造成的渗漏问题,但由于电解槽槽壁和槽底的表面层仍然为涂覆有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层,因此其内壁面仍然存在着腐蚀的问题,以及所形成的电解槽槽壁和槽底机械强度、抗折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玻璃钢材料制备成的具有机械强度高、抗腐蚀和使用寿命长的用于煤化工工程中的玻璃钢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提供上述用于煤化工工程中的玻璃钢装置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提出的第一个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煤化工工程中的玻璃钢装置,由内防腐层、外表保护层和夹于其间的中间层构成;所述的内防腐层由在100重量份的乙烯基酯树脂中添加有固化剂及与短玻璃纤维形成表面毡层构成,所述的中间层由缠绕于该表面毡层并浸润有树脂的玻璃纤维缠绕层和包括涂覆于该玻璃纤维缠绕层外表上的并与之形成一体结构的无序短纤维层构成,所述的外表保护层为树脂层。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所述的固化剂为0.5—3.0重量份的浓度为30—60%过氧化甲乙酮;所述的乙烯基酯树脂中添加有1.0—1.5重量份的浓度为0.1—0.5%的辛酸钴做催化剂;在所述的外表保护层中包括有缠绕于所述无序短纤维层上的玻璃纤维层;在所述的构成外表保护层的树脂中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空干剂。
实现制备上述用于煤化工工程中的玻璃钢装置的方法步骤为:
第一步:模具的制备
根据需要制备槽、罐模具,并使其表面无坑凹、粉尘、杂物及其他附着物,模具要作到表面平滑;
第二步:涂模工序
为了方便脱模,首先在模具的表面涂一层滑石粉或蜡质脱模剂,然后在脱模剂的表面上包覆一层聚酯薄膜;
第三步:内防腐层的制备工序
配置内防腐层所使用的内防腐树脂,并将其喷涂在包覆有聚酯薄膜的模具上;
将玻璃纤维表面毡层均匀缠绕在所喷涂的内防腐树脂上,形成具有防渗漏功能的表面毡层;
第四步:中间层的制备工序
将浸润树脂的玻璃纤维缠绕在上述内防腐树脂上形成玻璃纤维缠绕层;
将玻璃纤维切割成短纤维后经无序化工序处理,涂撒在玻璃纤维缠绕层的外侧,边涂撒边滚压,使之充分渗透于玻璃纤维的树脂中固化使之成为一体结构;
第五步:外保护层的制备工序
取树脂,在其中加入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空干剂搅拌均匀形成外保护层树脂,将该树脂喷涂或将浸润树脂的玻璃纤维缠绕于上述短纤维层的外侧层上,经利用远红外光加热固化即可。
另外:所述的涂模工序,在模具表面包覆的聚酯薄膜的搭接宽度在1—2cm间,厚度在20—40um之间;所述中间层的制备工序中短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2厘米;所述的空干剂由10—20重量份的石蜡和80—90重量份苯乙烯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智远,未经丁智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9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