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杀钉螺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2006.4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明;陈盛霞;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00 | 分类号: | A01N65/00;A01N25/02;A01P9/00;A01N25/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杏 钉螺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以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中的银杏酸为有效成分的银杏杀钉螺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乳剂(ME)是一种以微小农药液滴分散在水中的农药制剂,是水包油型(O/W)或者油包水型(W/O)乳状液分散体。它是由微小农药液滴或固体原药的溶液(或熔融态),借助于各种助剂,经适当的制备工艺,而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农药制剂,外观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微乳剂以水作为主要组分,不用或少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小、与环境相容性好,且制剂中农药原药分散极细(0.01-0.1μm),比乳油、乳液中有效成分的粒径小几十至几百倍,更有利于药效发挥,降低了使用量和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对维护农药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因此,微乳剂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制剂。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公孙树,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植物资源,在早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就发现银杏不易遭受病虫侵害,具有一定的抗病、抗虫害能力。银杏外种皮是包裹在银杏果——白果外面的一层胞衣,是白果生产的废弃物,具有杀虫、抑菌的功效。扬州大学采用银杏外种皮提取物40倍稀释液喷雾3-5天后,菜青虫校正死亡率达75%以上;喷雾烟草和茄子田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桃赤蚜和蛛砂叶螨5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1.4%和76.4%。该提取物的杀虫作用方式是拒食、并有毒杀作用。许义祥发现银杏外种皮干粉水浸液具有显著的杀灭钉螺效果,且鱼毒性低。受此工作启发,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2004年开始对银杏外种皮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杀灭钉螺试验研究,首次发现了银杏外种皮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杀钉螺活性,其中银杏外种皮石油醚提取物的杀钉螺效果远远高于银杏外种皮干粉水浸液。并进而对银杏外种皮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杀钉螺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该研究的基础上申请了“一种植物杀钉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申请号200510122657.6。通过对银杏外种皮石油醚提取物中杀钉螺活性成分的研究,确认银杏外种皮石油醚提取物中杀钉螺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银杏酸同系物,主要由五种具有不同长度侧链的银杏酸所组成,分别是:银杏酸C13:0,C15:1,C17:2,C15:0和C17:1。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杏外种皮石油醚提取物可抑制钉螺头足部和肝脏中MDH活性,干扰NADH呼吸链,引起钉螺能量代谢障碍而死亡。
银杏外种皮石油醚提取物杀钉螺效果好,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小,银杏外种皮来源丰富,是一种极具应用推广价值的植物杀钉螺剂。
银杏外种皮中的杀钉螺有效成分银杏酸具有很强的脂溶性,易溶于有机溶剂,但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提取物必须先以有机溶剂溶解后方能使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剂型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其制剂形态的环境相溶性差,将不能完全体现出银杏杀钉螺剂的优点。目前农药制剂的发展趋势是水基化、粒状化。微乳剂作为一种水基化制剂已在各种农药品种中广泛应用。选择微乳剂型制备银杏灭钉螺剂,将充分利用微乳剂分散性好,水溶性强的特点,更有利于药效发挥,并大量减少有机溶剂用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银杏杀钉螺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剂形态的环境相溶性好、对环境污染小,能完全体现出银杏杀钉螺剂的优点,为一种药效高的植物源农药制剂。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已实现:
一种银杏杀钉螺微乳剂,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组分:含银杏酸的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抗冻剂和水;
上述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可以是:
含银杏酸的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2~10%
表面活性剂 15~20%
助溶剂 10~16%
抗冻剂 0.5~10%
其余为水
其中含银杏酸的银杏外种皮提取物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
将银杏外种皮烘干、粉碎、过筛,用石油醚超声辅助提取3次,每次1小时,石油醚的沸程为60-90℃,石油醚与银杏外种皮粉碎物的体积与重量的比例为5∶1(ml/g);减压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挥去溶剂,得到银杏外种皮石油醚提取物;
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2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陈香茶菌种的提取及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