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利培南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29921.8 申请日: 2007-07-20
公开(公告)号: CN101348485A 公开(公告)日: 2009-01-21
发明(设计)人: 刘昆;高雪松;李彦;刘勇;陶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77/20 分类号: C07D477/20;C07D477/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多利培南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利培南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可用于制备多利培南的化合物。

发明背景

多利培南(Doripenem)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于2005年9月首先在日本上市。多利培南具有如式(I)的结构: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克服细菌耐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抗生素滥用;2、开发新的抗生素;3、寻找细菌水解抗生素酶的抑制剂。在新抗生素的研发中,近年来国外从典型的β-内酰胺抗生素研究领域正向非典型的β-内酰胺抗生素研究领域转化。在对诸如青霉烯、碳青霉烯、氧头孢烯、碳头孢烯的研究中,涌现出了一些很好的品种,从而更增添了广大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兴趣,上市品种以及处于临床或前期临床研究的品种就多达十几个。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应用于临床的有亚胺培南(Imipenem,IPM)、美罗培南(Meropenem)、帕尼培南(Panipenem)以及比阿培南等。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增多,其细菌耐药的情况也随之产生,特别是在日本情况日趋严重;并且由于第一代碳青霉烯药物在体内易被DHP-1水解,因此需要与DHP-1抑制剂联合使用才能有效发挥作用。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碳青霉烯类药物通过与PBPs结合发挥抗菌作用。因此寻找新的、具有高PBPs亲和力以及DHP-1抗性的碳青霉烯化合物成为该类药物开发的重点。而多利培南正好具有PBPSs亲和力强、抗菌活性高、对DHP-1稳定的特点,因此推测多利培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据估计,全球医院抗生素市场每年超过240亿美元,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80亿美元,而全球每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市场价值接近10亿美元,碳青霉烯类药物在抗菌药物市场中的份额还在不断增加。由于市场对安全、高效、广谱抗生素用于重症感染以及耐药菌感染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市场巨大,因此需要经济、大规模化的生产。而多利培南目前仅有欧洲专利“EP0528678”公开的一种制备方法,因此有必要开发更多的合成工艺方法,以便于更好地转化为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利培南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如前所述,多利培南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市场需求量巨大,因此,开发更多的合成方法有利于加速多利培南的大规模生产,提高多利培南的生产量,并进而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但目前已开发出的多利培南合成方法还较少,仅有欧洲专利“EP0528678”公开的一种制备方法,而该方法由于原料来源限制等因素,不易被更多地采用,进而会限制产量地增加。因此,需要研究更多、更新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利培南的制备方法。在已公开的文献中,均未有类似方法的描述。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式(II)化合物与氨基磺酰氯反应,制备式(III)的化合物:

式中:R1为氢或羟基保护基,羟基保护基选自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苄基或取代的苄基;R2为氢或羧基保护基,保护基选自苄基或取代的苄基,R3为氢或氨基保护基。

反应在有机胺存在下进行,有机胺选自三乙胺、三丁胺等烷基取代叔胺;吡啶或取代的吡啶,如2,6-二甲基吡啶;或芳香叔胺,如N,N-二甲基苯胺等。特别地,当有三甲基氯硅烷存在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收率。

反应在-80~0℃进行,更好地,在-80~-40℃进行。

(2)脱除式(III)化合物中的保护基,得到式(I)的多利培南:

当羟基保护基为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及氨基地保护基为三苯基甲烷基或叔丁氧羰基等保护基时,可采用路易斯酸进行处理脱除保护;当R1、R2、R3为苄基或取代的苄基时,可采用加氢还原的方法脱除保护基。因此,最佳的保护基选择为苄基或取代的苄基,以便于一次性脱除保护基,减少反应步骤。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地发现,提供地上述方法中的中间体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为未见报道的新的化合物。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式(II)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1、R2、R3的定义如前所述。

以下的实施例仅在于详细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