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9080.0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辉宜;伊藤元哉;田岛文男;石川芳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1/02;H02K15/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层叠的电磁钢板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作为旋转电机的一个使用例,有旋转电动机。旋转电动机是使用在转 子上具有永久磁铁的同步电动机而使其效率飞跃性地提高。
但是,还是期望进一步提高效率。作为使旋转电机的效率降低的要因, 是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定子铁芯的铁损。在提供更高效率的旋转电机的 基础上,还期望降低此铁损。
例如,降低铁损的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其中公开的技术是,将 定子铁芯压入壳内,从而对定子铁芯施加应力,以防止铁损增大的技术, 通过在定子铁芯和壳之间建立空隙,抑制应力的发生,防止铁损的增大。
另外,作为记载有通过刻蚀加工来加工磁体的文献,有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专利文 献7、专利文献8、专利文献9及专利文献10。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014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197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281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300211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2-078296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5-160231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平11-155263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平09-117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平05-284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10】特开平09-275007号公报
铁损能够由磁滞损与涡流损之和表示。
磁滞损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芯的磁畴改变方向时产生的损失,其 依存于磁滞曲线的内部的面积。
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定子铁芯,出于降低涡流损的目的而层叠薄电 磁钢板,以形成磁路。
另外,定子铁芯呈现具有齿和槽的复杂的形状,现状是通过冲孔加工 制造定子铁芯。若进行冲孔加工,则电磁钢板的切断部分的结晶结构变形, 磁特性劣化,磁滞曲线的内侧面积变大,铁损增大。其结果是,存在旋转 电机的效率无法被改善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铁损的旋转电机。
本发明的主要实施方式在于,为了防止冲孔加工造成的磁特性劣化, 实现进一步的磁特性的提高,采用刻蚀加工来加工钢板,使该钢板的厚度 减薄至0.30mm以下。
特别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是采用刻蚀加工,对厚0.30mm以下 的这种作为薄壁化的电磁钢板之一的硅钢板进行加工,以实现磁特性的提 高。
这里说明的旋转电机具有定子和转子,定子具有有着齿和槽的定子铁 芯、和配置于槽中的定子绕组。定子铁芯由层叠的钢板制作,所谓钢板的 齿和槽通过刻蚀加工形成。这时,钢板的厚度为0.08~0.30mm,优选为 0.10~0.25mm。另外,下限值可以宽限至0.05mm。
另外,定子铁芯的层叠铁芯密度(%)若以钢材(钢板的)板厚(mm) ×张数(张)÷铁芯的高度(mm)×100的方式定义,则该层叠铁芯密度 优选为90.0~99.9%。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铁损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磁钢板的板厚与铁损的关系的图。
图2是表示硅钢板中的硅含量与铁损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基于刻蚀加工的代表性的加工断面形状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冲孔加工的代表性的加工断面形状的图。
图5表示旋转电机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旋转电机的磁芯部分的剖面的图。
图7是表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磁通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磁通的变化的图。
图9是表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磁通的变化的改善的图。
图10是表示沿着永久磁铁电动机的旋转轴的剖面的图。
图11是表示与永久磁铁电动机的定子及转子的旋转轴垂直的剖面的 图。
图12是表示与永久磁铁电动机的转子的旋转轴垂直的部分放大剖面 的图。
图13是表示具有曲线形状的永久磁铁的永久磁铁电动机的部分剖面 的图。
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9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