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型磁力玩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3723.0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6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天行骏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33/06 | 分类号: | A63H33/06;A63H33/2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48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磁力 玩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玩具,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型磁力玩具。
背景技术
磁力玩具作为一种拼装玩具,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组装成各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组装模型,因而被认为是能帮助提高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启智性玩具。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磁力玩具一般由多个磁棒1和多个实心的导磁性金属球2组成,其中各磁棒1由一个金属杆12、置于该金属杆12每一端的磁体11、套于金属杆12上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套体13、以及磁体11外端S的外表面和边缘组成。在磁棒1中,磁体11一般做成圆盘状,置于金属杆12每一端,使得磁棒1能够作为具有圆截面的圆柱型磁铁发挥作用,这样磁棒1的一端为N极,其另一端为S极。
通过各个导磁性金属球2,多个磁棒1连接起来,从而可形成各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组装模型。
上述磁体一般采用磁性能较强的稀土钕(Nd)类材料,大多是烧结钕铁硼构成,磁体均采用轴向充磁,如图3、图4以及图5-a和图5-b所示,每块磁体具有分布在其两端的N、S两极,从N极到S极的磁力线23在磁体轴向及侧边周围均能形成较强的磁场,很小的磁体就能满足拼装玩具所需要的磁力,因而现有磁力玩具中磁体体积很小,与之相配的实心导磁性金属球体积也很小,这样即可节约成本,又可节约储藏玩具的空间。
然而,小的磁体和导磁性金属球,幼童容易误将其吞食。由于采用轴向充磁的磁体在其轴向及侧边周围均能形成较强、较远的磁场,一旦磁体和导磁性金属球被吞食,因磁体对导磁性金属球(或者另一块磁体)的较强吸力,磁体不仅会将附近的导磁性金属球(或另一磁体)吸住,而且会吸引相隔较远的导磁性金属球(或另一磁体)向其移动,这样中间可能会夹住肠壁,而导致肠扭曲堵塞、甚至肠壁穿孔而危及生命的危险。不仅如此,上述磁体分布在其轴向的磁场,在其轴向能产生强大磁力,可迫使远处的导磁性金属球以一定的加速度自动向其移动,因而还可能造成夹伤人体(特别是手指)的危害。如果两块磁体分别以相异的两极相对,两者之间产生的磁力将更是强大,造成夹伤人体(特别是手指)的危害也可能更大,一旦两块磁体被吞食,其造成的肠扭曲堵塞、甚至肠壁穿孔而危及生命的危险也更大。
如果增大磁体和实心导磁性金属球的体积,以防止幼童将其吞食,不仅成本会增加,增大的磁体的磁性也会随之增强,其造成上述夹伤人体的危害也会随之增大。因而,现有的磁力玩具因采用轴向充磁的磁体,无法解决其带来的安全问题。
另外,磁力玩具中磁体所产生的磁力,只要能吸住导磁性金属球,使其被固定在磁棒的端部而不掉下来,就可以实现拼装磁力玩具的目的,但现有磁力玩具中轴向充磁的磁体其磁场分布在磁体四周,其磁力的影响范围能辐射到离磁体很远的地方,磁力线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仅易带来上述安全问题,也造成了磁能源的浪费。再者,由于采用轴向充磁,将两块磁体固定到棒体两端时必须考虑磁极的极性,给生产加工带来不便。而且,现有磁力玩具磁体中采用烧结钕铁硼磁体,磁体太厚,如果直接粘接在棒体端部容易脱落,因而一般采用注塑的方法,或者在磁体和棒体外覆盖合成树脂或聚氨脂构成的套体,将磁体固定在棒体端部,这样不仅加工复杂,而且棒体材料的选择范围也十分有限。
因此,解决现有的磁力玩具因其磁体采用轴向充磁带来的安全问题、成本高、加工复杂和磁能源浪费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磁力玩具,旨在解决现有磁力玩具因其磁体采用轴向充磁带来的安全问题、成本高、加工复杂和磁能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全型磁力玩具,包括磁棒和导磁性金属球,其中,磁棒包括棒体和固定于棒体每一端的磁体,磁体具有一个采用单面多极充磁方式充磁的充磁表面,充磁表面凹陷成一凹槽,凹槽能满足导磁性金属球部分表面进入槽内,且与充磁表面接触时为线接触或者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天行骏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天行骏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3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