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超级复合肥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23323.X 申请日: 2007-06-22
公开(公告)号: CN101096329A 公开(公告)日: 2008-01-02
发明(设计)人: 左金煜 申请(专利权)人: 左金煜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C05D5/00;C05D9/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1400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纳米 超级 复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氮磷钾”两元素或三元素复合肥,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产物,工艺落后,营养元素单调,长期使用这种配方肥料,会使庄稼“偏食”和易虫易病,导致粮食产量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再者,由于肥料配方中大量使用磷钾,使我国磷矿和钾矿资源日趋溃泛,每年平均满足市场量不到15%。原料的奇缺,使生产复合肥的成本逐步加大,一方面减少了生产厂家本来就很微薄的利润,另一方面也间接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为缓解这种局面,促进农业发展,从根本上减轻矿产资源超负荷开采带来的十分沉重而又灾难性的压力,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粮食产量,就必须寻找一种经济实用、储量丰富、肥效显著的化学元素代替磷钾元素在肥料配方中的作用。为此,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科学家一直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努力寻找中。例如,国外农业科技比较发达的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德国等国家,从他们公开的发明专利中,虽然有各种有机或无机物的新复合肥配方,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项是涉及纳米材料和海水精肥(MgO)在复合肥中应用的配方。从现有公布的国内外专利新肥料配方来看,虽然对肥料质量,营养元素有一定的改进,但其配方改进幅度不大,所以肥料效果也都不明显。

现有技术与本技术进一步对比如下:

美国生产的磷酸二铵和国内生产的磷酸二铵,是目前普遍认可的优质两元素复合肥。它的组合物(1)是由12-80%(含量以P=A+B=100%计算)的H2PO4;(2)90-98%(含量以H=A+B=100%计算)的液氨反应中合造粒而制得的,它的主要有效成份P是45%,含N是18%,与本技术相比,其中主要配方化学元素差异很大。

还有俄罗斯、加拿大及国内普遍生产的高浓度三元素复合肥,其组分物(1)是由20-60%(含量以A+B=100%计算)的氯化铵或硫酸铵;(2)12-20%(含量以A+B=100%计算)的过磷酸钙或高浓度H2PO4(指含P量在90%左右),由喷雾或圆盘造粒而成。其配方组合物是N、P、K各占总含量的15%(总含量P、P、K=A+B+C=45%),与本技术相比,其中N含量明显低于本发明配方,其中P、K含量高于本发明1-2倍,并且其根本不含纳米材料和MgO及其它微量元素,与本发明的组份物有着决然不同的区别。

专利CN1036004A公开了“一种稀土多元素复合肥的制作方法”。其组分物为:磷酸二氯钾40%(以重量算),尿素8%(重量计),硼酸8%(重量计),硫酸锌8%(重量计),硫酸镁8%(重量计),硫酸锰7%(重量计)。硫酸铜6%(重量计),硫酸亚铁铵5%(重量计),硝酸稀土0.30%(重量计),庶糖0.80%(重量计),麸氨酸0.47%(重量计),柠檬酸2%(重量计),维生素B10.4%(重量计),纤维素1%(重量计),缩节安0.02%(重量计),萘乙酸0.01%(重量计),配方除磷酸二氢钾、硫酸镁与本发明有一点相似,但没有什么本质相连。本发明配方中用的是纳米磷酸二氢钾和纳米硫酸镁,与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再者,它所使用的稀土基础材料,从来源、含微量元素的成份和性能,与本发明中运用纳米材料和海水精肥(MgO)有着天壤之别,并且它只把稀土当作微量元素使用的,而本发明是从稀土中提取纳米材料,并当作复合肥中组份物的主要成份来使用的,这一点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专利CN1082534A公开了用“硅藻土海水提钾的多元素长效复合肥的制造方法”。它是在苦卤中加入老卤分离出苦盐,从老卤中分析出光卤石,然后溶解光卤石粉,用硅藻土吸附分解液中钾元素,配制氮磷,生产复合肥。它的生产方法主要针对钾,与本发明中从海水肥料(苦卤)中提取MgO及混合物,代替磷钾作用,生产纳米超级复合肥,有着生产工艺不同,提取组份物不同。另外,其专利配方与本发明配方也根本不相同。

至于专利申请号94108836.7“以硅藻土为载体用海藻碘制造碘复合肥的方法”,其方法主要是以硅藻土为基础,添加海藻碘,生产其含碘复合肥,虽与本发明有接近地方,但与本发明以纳米材料为基础,以海水精肥中MgO等混合物质为主体生产多元素、全营养、高肥效的超级复合肥,从生产工艺到所提取组份物都根本不一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金煜,未经左金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3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