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提供逆向电流与突波电流保护的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8739.4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6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佑维;廖国堡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3/00;H02H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宝成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供 逆向 电流 保护 充电 装置 | ||
1.一种可提供逆向电流与突波电流保护的充电装置,包含有:
一接收端,用来接收一充电电压;
一充电电池;以及
一动态保护单元,耦接于该接收端与该充电电池之间,用来根据一控制 信号及该接收端与该充电电压间的连结状况,控制该接收端至该充电电池的 连结,
其中,该动态保护单元当该接收端与该充电电压的连结移除时,根据该 控制信号的一第一电平及该充电电池的电压,切断该接收端与该充电电池间 的电流路径,以及当该接收端接上该充电电压时,根据该控制信号的一第二 电平及该充电电压,导通该接收端与该充电电池间的电流路径,
其中,该动态保护单元包含有:
一电流产生单元,耦接于该接收端及该充电电池之间,用来产生一充电 电流及对应的电流路径;
一切换单元,用来当该接收端与该充电电压的连结移除时,输出该充电 电池的电压,以及当该接收端接上该充电电压时,输出该充电电压;以及
一控制单元,通过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耦接于该电流产生单元的偏压端, 及一第三端耦接于该切换单元,用来根据该控制信号的电平及该切换单元所 输出的电压,控制该电流产生单元的该偏压端的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该电流产生单元是一电流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该电流产生单元包含有:
一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其源极耦接于该接收端,漏 极耦接于一参考电流源,以栅极耦接于该参考电流源及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 端;以及
一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其源极耦接于该接收端,漏 极耦接于该充电电池,以栅极耦接至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该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导体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该切换单元,用来根据该切换单元输出的电压,提 供该栅极一反向偏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该切换单元包含有:
一第一输入端,耦接于该接收端,用来接收该充电电压;
一第二输入端,耦接于该充电电池,用来接收该充电电池的电压;
一输出端;
一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包含有一源极耦接于该第一 输入端,一漏极耦接于该输出端,以及一栅极耦接于该第二输入端;以及
一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包含有一源极耦接于该第二 输入端,一漏极耦接于该输出端,以及一栅极耦接于该第一输入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包含有:
一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包含有一源极耦接于该控制单 元的该第三端,一漏极耦接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二端,及一栅极耦接于该控 制信号,用来根据该控制信号的电平及该第三端的电压,控制该第一P型金 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的电性连结;
一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包含有一源极耦接于该控制单 元的该第三端,一漏极耦接于一节点,及一栅极耦接于该控制信号,用来根 据该控制信号的电平及该第三端的电压,控制该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导体晶体管的电性连结;
一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包含有一源极耦接于一地端, 一漏极耦接于该节点,一栅极耦接于该控制信号,用来根据该控制信号的电 平,控制该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的电性连结;以及
一第三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包含有一源极耦接于该控制单 元的该第一端,一漏极耦接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二端,一栅极耦接于该节点, 用来根据该节点及该第控制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电压,控制该第三P型金属氧 化物半导体导体晶体管的电性连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该控制信号由一控制信号输出 单元产生,该控制信号输出单元当该充电电压移除时,输出一第一电平的该 控制信号,及当接上该充电电压时,在一预设时间后,输出一第二电平的该 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中,该控制信号输出单元可以一固 件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87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暗槽打钉式玻璃压线
- 下一篇:制备锆钛酸钡陶瓷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