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2942.0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4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管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用户装置的网络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已是现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名词,人们藉由网络以传输资料并分享资料。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传输方式也由昔日的拨接上网演变至今日的宽频网络,这也使得网络速度及资料传输量都大幅提升。
就网络传输的分层架构而言,可参考一些公定的网络参考模型,例如由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所制定的开放系统连结(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其分为七层,分别为:实体层(Physical Layer)、资料连接层(Data-Link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交谈层(Session Layer)、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及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或是Darpa参考模型,其分为四层:实体层、资料连接层、网络/传输层及应用层,其中,实体层及资料连接层分别对应至OSI参考模型的实体层及资料连接层,网络/传输层对应至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及传输层,而应用层对应至OSI参考模型的交谈层、表现层及应用层。
其中,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及任务,例如在资料连接层中,其制定不同网络形态的资料封包(Frame)格式,以确保资料封包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实体(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电话数据线等等)上进行资料传送,且在此层中,资料封包以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AC Address)来传送;又例如在应用层中,其定义与程式相关的档案读取、复制、开启、关闭等等的协定。
另外,在每一层中,亦制定了一些协定(Protocol),以让资料依据这些传输协定来传送,例如在应用层中制定了超文件传输协定(Hyper TextTransfer Protocol,HTTP)、档案传输协定(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简单网络管理协定(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等等。其中,超文件传输协定用以传输网页,档案传输协定用以传输档案,简单网络管理协定用以管理网络设备。此外,新的协定也会因需要而被制定出来,像近年来由乙太网络第一英哩联盟(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 Alliance,EFMA)所制定的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3ah协定,其应用于资料连接层,藉此协定,乙太网络(Ethernet)就能够直接应用于用户装置。
一般的网络传输架构是由有线电话的基础硬体架构所串接形成,这些基础硬体架构主要是由第一类电信业者(如中华电信)架设而成,而第二类电信业者(如Seednet、So-net)则在第一类电信业者所提供的基础建设上,再提供加值服务,例如非对称数位用户回路(ADSL)服务,这些第二类电信业者也就是所谓的网络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
图1显示一般的网络传输架构,第一类电信业者设置许多局端机房11,其一端连接至网际网络INT,另一端经由交换机箱12连接至用户装置13。从用户装置13至局端机房11这一段称为接取网络(Access network),而用户装置13再藉由局端机房11连上骨干网络(Core Network),亦就是网际网络INT。另外,网际网络INT的另一端具有网络服务供应商的网管服务器14,其通过网际网络INT来对用户装置13的网络设备(如数据机)进行监测、管理或更新程式等等。
当网管服务器14要对其中的一用户装置13进行网管时,网管服务器14传送网络协定(Internet Protocol,IP)封包,且网络协定封包上具有如简单管理协定或其他网管协定的指令或资料,此网络协定封包依据网络协定在网际网络INT中传递,并传送至局端机房11,再藉由如ADSL或CableModem等等接取技术将管理封包上的资料传送至用户装置13以进行网络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2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