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动卷收的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7348.7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淑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淑媛 |
主分类号: | H02K29/00 | 分类号: | H02K29/00;H02K7/116;H02K5/16;H02K11/00;F16H1/28;F16H3/44;E06B9/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动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具有电动卷收的驱动装置,更具体的说,特别是针对电动卷收机构的驱动装置所做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产品都具有卷收机构,例如罗马帘、横式百叶帘、投影屏幕以及铁卷门等。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消费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许多早期使用人力的卷收机构已逐渐地被电动式的卷收机构所取代,目前的电动式的卷收机构皆采用感应马达或是直流有刷马达作为驱动装置。
使用感应马达作为驱动装置时,由于感应马达必须使用较多的制造材料,例如硅钢片以及感应线圈,相对使得制造成本较高,体积较大以及重量较重。另一方面,感应马达运转时会产生偏高的转子铜损以及高噪音,低速运转时表现的扭力也显不足,输入电流较高,比较耗费电能,而且运转时温度上升很快,使得可靠度不佳。又一方面,感应马达断电时无法立即停止运转于预定位置,必须增加煞车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制造的成本和组装上的麻烦。
另,使用直流有刷马达当驱动装置时,由于直流有刷马达具有碳刷以及整流子,碳刷持续地磨刷整流子,造成碳刷污染。碳刷在离开整流子的瞬间所产生的火花会导致电磁干扰现象,对其他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而且碳刷与整流子容易耗损,需要花费较多的保养时间与保养成本。
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于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电动卷收的驱动装置,其具有体积小、轻量化、低制造成本、组装容易、低速扭力强以及节约能源的功效,另具有温升低、转子铜损低、无碳刷污染、无火花、低保养时间、低保养成本以及低噪音的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电动卷收的驱动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永磁直流无刷马达,该永磁直流无刷马达设于该壳体内;一减速机,该减速机包含一动力输入件、复数个齿轮组以及一动力输出件,该动力输入件、该等齿轮组以及该动力输出件皆设于该壳体内,每一齿轮组包含一齿轮箱、一齿轮盘、一太阳齿轮及复数个行星齿轮,该齿轮盘设于该齿轮箱内,该太阳齿轮以及该等行星齿轮分别设于该齿轮盘相对两侧,每一齿轮组皆相互连接,其中一该齿轮组的行星齿轮与该动力输入件连接,另一该齿轮组的太阳齿轮与该动力输出件连接,该减速机为一可自由调整减速比的构件,该等齿轮组的齿轮箱外周壁上设有复数个卡条,该等齿轮组的齿轮箱内壁设有复数个相对应该等卡条的卡槽,每一齿轮组的卡条皆与下一阶该齿轮组的卡槽相卡接;一动力传输组件,该动力传输组件设于该壳体内,该动力传输组件两端分别与该永磁直流无刷马达以及该动力输入件连接;以及一驱动机,该驱动机包含一马达驱动单元、一控制单元以及一电源供应单元,该马达驱动单元、该控制单元以及该电源供应单元彼此电连接,该马达驱动单元与该永磁直流无刷马达电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由于永磁直流无刷马达制造时所需的材料用量较少,使得永磁直流无刷马达的制造成本较低,体积较小以及重量较轻,有助于卷收机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另一方面,低速运转时表现的扭力较强,低电流输入比较省电,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断电时可自行煞车,不需另外加装煞车结构,降低了制造的成本以及组装上的麻烦。又一方面,由于永磁外转式直流无刷马达运转时温度上升较慢,所以可靠度较佳。转子铜损很低、无碳刷污染、无火花,需要花费的保养时间很少以及保养成本很低,并且运转产生的噪音量也很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永磁直流无刷马达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减速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驱动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应用于卷收窗帘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驱动卷帘管转动的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壳体
2 马达管端盖
3 传动轮
4 冠状环
5 永磁直流无刷马达
51 基座
511 柱体
52 定子
521 定子轴孔
53 轴承
54 电路板
541 开孔
542 导线
543 磁应传感器
55 感应线圈
56 转子
561 转子外壳
5611 转子轴孔
562 转子定位轴衬
5621 转子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淑媛,未经黄淑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3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下煤炭开采方法
- 下一篇:簇射极板及采用该簇射极板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