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滑槽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7310.X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高濑智宏;岩佐则正;有竹祐则;土岐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D13/00 | 分类号: | E05D13/00;E06B3/62;E06B7/22;B60J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滑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滑槽。
背景技术
通常,玻璃滑槽沿机动车的窗洞的周缘设置。玻璃滑槽设置有 大致直线状(或细长状)挤出的挤出部分和分别将挤出部分连接到一 起的模塑部分,模塑部分以预设的角度将挤出部分连接到一起,并且 玻璃滑槽包括例如前垂直部分、顶部和后垂直部分,从而符合窗洞的 形状。此外,从剖面方向观察,玻璃滑槽具有包括基部、内侧壁部和 外侧壁部的主体部分,以及内密封唇和外密封唇,内侧壁部和外侧壁 部由基部延伸,由此形成了大致U形横截面,内密封唇和外密封唇 分别由两侧壁部的大致末端朝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延伸。在玻璃滑槽 中,主体部分安装在设置为沿窗洞延伸的安装框(或导槽部分)的内 侧部分,因此车门玻璃由在其内侧和外侧的一对密封唇密封。
此外,作为形成玻璃滑槽的材料,已知有乙烯-α-烯烃无规三 元共聚物(EPDM)、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TPO)等。
此外,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滑动升降时,当在机动车横向 产生振动时,车门玻璃松动或发出异响。为了解决此问题,常规情况 已有这样的方案,将密实片、海绵部件等粘附在玻璃滑槽的内侧壁部 的内表面的预定位置上,从而内侧密封唇受到车门玻璃推压而朝向机 动车内侧挠曲时,对内侧密封唇进行支撑。在此情况下,尽管抑制了 车门玻璃的松动,但是,由于密实片或海绵部件需要单独粘附,因此 导致玻璃滑槽生产中工作效率降低并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另一种技术:将次唇设置在内侧壁部上, 使其从该处在主体部分内侧空间侧延伸,从而当车门玻璃朝机动车内 侧进行较大移动时,使得次唇与内密封唇中车门玻璃接触表面的相反 表面接触,从而抑制了车门玻璃的松动(例如,参见 JP-A-2000-33822)。
由于可以通过采用JP-A-2000-33822所描述的结构同时形成次 唇和内侧壁部,可以避免在玻璃滑槽生产中工作效率降低和生产成本 提高。然而,在JP-A-2000-33822描述的技术中,直到车门玻璃朝机 动车内侧发生很大移动,导致内密封唇朝向机动车内侧大幅挠曲,从 而内密封唇与次唇接触。即,在内密封唇与次唇接触之前,仅仅通过 内密封唇抑制或吸收车门玻璃朝机动车内侧的移动。
此外,内密封唇后表面中与次唇(或次唇末端部)接触的部分 置于内密封唇的根部侧,并且因此,专利文献1的次唇不能向内密封 唇提供有效的反作用力以确保内密封唇回到其正常位置。
因此,例如,在因车门玻璃滑动接触而使内密封唇磨损的情况 下,因此弹性力(或用于将车门玻璃推回的反作用力)减弱,一旦由 车门玻璃推压内密封唇,内密封唇相应容易地朝向机动车内侧挠曲, 直到其与次唇接触才可改变。由此,不但抑制车门玻璃松动的效果会 减弱,而且会导致密封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解决上述问题,以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玻璃滑槽,该玻璃滑槽可以抑制车门玻璃松动,同时避免玻璃滑槽生 产效率降低以及避免其生产成本提高。
在下文中,将逐个描述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几个方面。
注意,也将描述具体的功能和优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玻璃滑槽,适于安装到沿机动车 车门窗洞设置的安装框的内部,该玻璃滑槽包括:
主体部分,设置有基部、和内侧壁部及外侧壁部,内侧壁部和 外侧壁部从基部延伸,从而形成大致U形横截面;
内密封唇,从内侧壁部的大致末端延伸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
外密封唇,从外侧壁部的大致末端延伸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
其中,在玻璃滑槽中相对于车门玻璃垂直边的部分中,在内侧 壁部上,设置次唇,使其以大致直线状在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侧延伸, 同时朝向车门窗洞的内侧倾斜,次唇在内侧壁部挤出的同时与内侧壁 部一体成型,以及
次唇的伸出长度设定为,当车门玻璃插入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 时,使次唇的末端部邻接内密封唇的后表面,该后表面与内密封唇的 玻璃接触表面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键盘式多功能预付费电能表
- 下一篇:乘用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