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机械、兰金循环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7125.0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9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宇野庆一;麻弘知;内田和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机械 循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流动机构(110),其压缩或膨胀在循环内循环后被加热而成为气相状 态的工作流体;
储油机构(101),其存储润滑所述流动机构(110)的滑动面的润滑 油;
润滑油供给通路(102),其通过工作流体的流动将所述储油机构(101) 中积存的润滑油导入所述流动机构(110)的滑动部(113c、113d);
连通路(116),其使所述流动机构(110)的高压部(114)与低压部 (113e、111d)连通;
开闭机构(117),其开闭所述连通路(116);以及
分离机构(144),其将供给所述储油机构(101)的润滑油从所述工 作流体中分离,
其中,当通过所述开闭机构(117)开启所述连通路(116)时,所述 工作流体在流体机械的内部流动,在工作流体流动过程中由所述分离机构 (144)分离出的润滑油积存在所述储油机构(101)中,并对滑动部进行 润滑,之后,所述连通路(116)被所述开闭机构(117)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机构(144)设置在所述连通路(116)的下游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机构(144)设置在所述连通路(116)的上游区域。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机构(52),该控制机构(52)控制所述开闭机构(117)的工作,执 行降低所述滑动部(113c、113d)的滑动面压力的滑动面压力降低模式,
在所述流动机构(110)起动时,当发动机(10)的冷却水温超过规 定温度时,所述控制机构(52)开始所述滑动面压力降低模式。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机构(52),该控制结构(52)控制所述开闭机构(117)的工作,执 行降低所述滑动部(113c、113d)的滑动面压力的滑动面压力降低模式,
在所述流动机构(110)运转时,如果内部流动的所述工作流体的循 环量超过规定量,则所述控制机构(52)结束滑动面压力降低模式。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机构(52),该控制机构(52)控制所述开闭机构(117)的工作,并 执行降低所述滑动部(113c、113d)的滑动面压力的滑动面压力降低模式,
在发动机(10)停止后,当点火开关开启后的所述流动机构(110) 的起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以上时,所述控制机构(52)不执行所述滑动面 压力降低模式。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机构(52),该控制机构(52)控制所述开闭机构(117)的工作,并 执行降低所述滑动部(113c、113d)的滑动面压力的滑动面压力降低模式,
在自上次停止时起所经过的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所述流 动机构(110)被起动时,所述控制机构(52)不执行所述滑动面压力降 低模式。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机构(52),控制机构(52)控制所述开闭机构(117)的工作,并执 行降低所述滑动部(113c、113d)的滑动面压力的第一滑动面压力降低模 式及第二滑动面压力降低模式,
在发动机(10)停止后,当点火开关开启后的所述流动机构(110) 的起动次数少于规定次数时,所述控制机构(52)执行所述第一滑动面压 力降低模式,当达到规定次数以上时,执行在内部流动的所述工作流体的 循环量比在所述第一滑动面压力降低模式时少的第二滑动面压力降低模 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1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系固体废弃物硫污染综合防治工艺及技术
- 下一篇:骨髓对接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