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6694.3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9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G·戈默尔;R·斯特劳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斯托合资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B29C4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赵辛 |
地址: | 德国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驱动装置,它具有一个气动的线性驱动器,该线性驱动器具有一个在驱动器壳体中使两个工作室彼此隔开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由受控的压缩空气加载地从至少一个起始位置起可线性地移动到至少一个行程终端位置中,该线性驱动器装有阻尼机构,这些阻尼机构在达到至少一个行程终端位置之前的阻尼阶段期间使从当前出流侧的工作室排出的空气的出流率()降低,以便使驱动单元制动。
背景技术
由DE202005018038U1公开的这种类型的线性驱动装置包括一个气动的线性驱动器,该线性驱动器装备有用于使其驱动单元的速度制动的阻尼机构。这些阻尼机构在一个短的阻尼阶段起作用,该阻尼阶段可在达到驱动单元的一个或两个行程终端位置之前发生。在该阻尼阶段期间一个配置给出流侧的工作室的出流横截面被截止,使得压缩空气从现在起被节流地以大大降低的出流率流出到周围环境中,在此在出流侧的工作室中建立的反压负责使驱动单元的行程速度减小。
前面所述的气动阻尼系统通常被设计用于特殊的应用场合,在此尤其是考虑驱动单元的行程速度。在非常高的行程速度时需要强烈地节流以有效的制动驱动单元,而在小的行程速度时仅希望小的节流强度。虽然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通过阻尼通道的阻尼强度的变化来考虑不同的负载状况。但是对于相应的负载状况的最佳调节是相对困难的并且是费时的。所以对于行程速度和/或负载状况经常改变的应用情况,这种阻尼系统的使用是受限制的。
为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人们常常忽略:除了阻尼机构之外,设置一个连接在所述阻尼机构后面的排气节流装置。在此,一个接入排气流中的可调节的节流装置基本上限制了排气流动率,以便限制驱动单元的行程速度。但是,当线性驱动器应以不同的行程工作时,换言之,以终端位置阻尼结束的行程运动在不同的起始位置时开始,在此也主要导致不足。后者是例如在制造PET瓶时出现的问题,在此线性驱动装置应被用于瓶体的拉伸-吹气-过程并且对于返回行程的不同的起始位置由不同大小的瓶体必须被轴向地拉伸成不同的尺寸引起。为了在有效的终端位置阻尼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工作结果,到目前为止人们通常被迫对于不同的行程范围使用不同大小的线性驱动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些措施,这些措施使得与驱动单元的行程无关地实现有效的终端位置阻尼。
为了解决该任务,线性驱动器的出流侧的工作室被连接在附加于阻尼机构存在的并且与所述阻尼机构无关地工作的压力限制阀机构上,只有从在该出流侧的工作室中具有预确定的最低压力起,该压力限制阀机构才使该出流侧的工作室排气。
以此方式,尽管驱动单元的不同的起始位置,也可在不改变用于终端位置阻尼的阻尼机构的设置的情况下保证高效的终端位置阻尼。出流侧的工作室中在正常情况下取决于不同的起始位置的、非常不同的压力关系及因此由此引起的、不同的行程速度通过压力限制阀机构来均衡,由此在阻尼阶段期间具有可比较的情况,其结果是具有恒定的阻尼质量。例如在纯排气节流的情况下,在出流侧的工作室中在达到阻尼阶段之前具有的压力可根据驱动单元的行程强烈变化——该工作室压力可在行程开始时或是非常高或是-受限于驱动单元的延迟的动作及与该动作相关的经由排气节流的强烈的压力降地-非常小,而通过本发明的压力限制阀机构可产生与行程很大程度上无关的并且基本上恒定的束压,由此在阻尼阶段开始时与驱动单元的基于行程运动的起始位置的无关地具有很大程度上相同的、最佳的关系。只要在出流侧的工作室中具有的压力没有达到由压力限制阀机构预给定的最低压力,那么出流侧的工作室就被与周围环境隔开。只有在达到最低压力时,压力限制阀机构才释放排气路径。由此,避免了出流侧的工作室中建立太高的背压的。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
有利的是,压力限制阀机构的动作阈值是可调节的。这就可实现在所需阻尼强度及允许的行程速度方面的运动学设计的最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斯托合资公司,未经费斯托合资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6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