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6102.8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7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直树;中野定康;平田亮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驱动式空气调节装置中有效利用燃气发动机放热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有由燃气发动机驱动的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和蒸发器,而且具备:制冷剂回路,在其中循环有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冷却水回路,在其中循环有回收燃气发动机的放热并冷却该燃气发动机的冷却水;放热回收热交换器,其通过使该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通过冷却水把放热回收到制冷剂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空气调节装置例如在进行供暖运转时,使冷却水流向放热回收热交换器,通过使该冷却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压力上升,谋求供暖能力的增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966号公报
在这种空气调节装置中,考虑通过回收燃气发动机的放热来使用水升温而用于提供热水。
但在供暖运转时,把燃气发动机的放热用于提供热水时,则相对减少了用于增强供暖能力的放热,因此由于在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压力下降而向室内吹出气体的温度降低,出现有损供暖舒适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暖运转时不损害供暖舒适性而能用于提供热水的空气调节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有由燃气发动机驱动的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和蒸发器,而且具备:制冷剂回路,在其中循环有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冷却水回路,在其中循环有回收所述燃气发动机的放热并冷却该燃气发动机的冷却水;放热回收热交换器,其通过使该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通过所述冷却水把所述放热回收到所述制冷剂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回路中,与放热回收热交换器并列地设置有温水热交换器,其用于通过使所述冷却水与用水进行热交换而令用水升温,而且具备判断机构,其根据供暖运转的运转状态来判断所述放热回收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的放热回收是否充分,在判断该放热回收充分的情况下,则进行控制以使至少一部分所述冷却水流向所述温水热交换器。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供暖运转时,当判断放热回收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的放热回收是充分的情况下,通过使冷却水的一部分向温水热交换器流动而能在该温水热交换器中把用水加热而制作成温水,因此能不损害供暖能力而用于提供热水。
这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是这种结构:具备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判断机构设定供暖剩余能力指数,其与表示工作中的所述室内机的运转容量相对于所述室外机额定容量的室内外容量比和外部大气温度相对应,在该供暖剩余能力指数在规定的临界值以上时,则判断为所述放热回收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的所述放热回收是充分的。
也可以是这种结构:在所述蒸发器能从外部大气进行热回收时,所述判断机构则判断为是所述放热回收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的所述放热回收是充分的。也可以是这种结构:在所述放热回收热交换器后的冷却水温度是规定温度以上时,所述判断机构则判断为该放热回收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的所述放热回收是充分的。也可以是这种结构:还具备通过所述燃气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具备根据该发电机的发电量来校正所述供暖剩余能力指数的校正机构。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供暖运转时,当判断放热回收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的放热回收是充分的情况下,通过使冷却水的一部分向温水热交换器流动而能在该温水热交换器中把用水加热而制作成温水,因此能不损害供暖能力而用于提供热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设定了与外部大气温度和室内外运转容量比对应的供暖剩余能力指数的表格数据的图;
图3是表示判断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具备发电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符号说明
10、100空气调节装置 11室外机 12、12A、12B室内机
13控制装置 16压缩机 19室外热交换器(蒸发器)
30燃气发动机 41发动机冷却装置(冷却水回路)
44温水取出用三通阀 48放热回收热交换器
52温水热交换器 60制冷剂回路 61非易失性存储器
62CPU(判断机构、控制机构、校正机构) 91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6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