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热再利用系统及其节能供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3724.5 | 申请日: | 200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尹衍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琴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104***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再利用 系统 及其 节能 供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空调热再利用系统及其节能供水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节能供水系统,藉由回收空调系统所产生的热能,节省加热供水系统管路内用水所需使用的能源。
背景技术
一般空调系统例如冷气机等,是利用蒸发器、冷煤、风扇等作热交换,不断吸收室内的热量,并以冷煤为媒介将热排出室外,而使室内温度降低,让人感觉凉爽、舒适。而现在蔚为主流的分离式冷气,则进一步将蒸发器、送风扇与冷凝器、压缩机、排热风管分别装置于独立的机箱中-即所谓的室内机与室外机-两机间以粗细不同的冷煤管连接,形成封闭的冷煤工作回路,用以吸收室内热量,将热排出;此外并于两机间连接控制线路,以便由室内机传送控制讯号至室外机,控制室外机的运转。
图1所示为习知的空调系统。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20包含风扇21,压缩器30,气冷式冷凝器40,蒸发器50以及封闭冷煤管60。其中压缩器30一方面压缩冷煤沿封闭冷煤管60通过气冷式冷凝器40,以便将受压缩的高温冷煤所具有的热能排出;另一方面,受压缩冷煤则沿封闭冷煤管60经过蒸发器50,形成低温冷煤吸收室内空气热,并搭配风扇21的使用而使室内温度降低。然而冷凝器持续将热排出户外将造成室外温度升高,较不环保且较不符合能源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热再利用系统,藉回收空调系统所产生的热能并进行再利用,以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热再利用节能供水系统,藉回收空调系统所产生的热能,预热加温供水系统管路内的用水,除减少原空调系统对户外排热所造成的室外增温效应,亦可节省加热供水系统管路内用水所需使用的能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热再利用节能供水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经济效益,有助于使用者节省能源的使用及费用支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热再利用节能供水方法,藉回收空调系统所产生的热能,预热加温供水系统管路内的用水,以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
本发明的空调热再利用系统包含空调系统以及热利用系统。空调系统包含冷凝器,供发散空调系统所产生的热能。热利用系统具有热交换端与输出管线,其中热交换端藉与冷凝器相连,以回收空调系统所产生的热能,并自输出管线输出。在较佳实施例中,热利用系统包含供水系统,具有第一进水管路连接至冷凝器,而与热交换端相连,当冷水自第一进水管路进入热交换端预热加温后,将形成温水自输出管线输出。本发明的空调热再利用系统亦包含于输出管线730设置外部热源800,供使用者进一步加热自储水桶740输出的温水,以作为洗澡或为其它必要的用途,如此使用者将可节省加热供水系统管路内用水所需使用的能源。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空调热再利用节能供水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连接进水管路至冷凝器;接着设置加温端于进水管路的反侧并与冷凝器相连;最后加温自进水管路输入的冷水形成温水自出水管路输出。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所示为习知空调系统对外散热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空调热再利用系统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3所示为本发明空调热再利用节能供水系统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4所示为本发明空调热再利用节能供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习知]
20 家用空调系统
21 风扇
30 压缩器
40 气冷式冷凝器
50 蒸发器
60 封闭冷煤管
[本发明]
100 空调热再利用节能供水系统
200 空调系统
210 风扇
300 压缩器
400 冷凝器
500 蒸发器
600 封闭冷煤管
700 热利用系统、供水系统
710 第一进水管路、进水管路
711 第二进水管路、辅助进水管路
720 热交换端、加温端
730 输出管线、出水管路
740 储水桶
741 出水开关
750 三通控制阀
760 逆止阀
770 管路切换装置
800 外部热源
900 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3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苦瓜片
- 下一篇:一种薄膜残余应力成分的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