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3009.1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洲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2 | 分类号: | B60C2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的车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轮通常由轮胎、轮辋、轮辐、轮毂组成。在汽车行使过程中,由于车轮受外界因素影响常常会发生漏气现象。例如:被玻璃划破、铁钉刺破等。此时,一般情况下是等待维修人员来更换轮胎,或者是强行将汽车行驶到维修站。前者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常常会影响交通,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后者则会对汽车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坏,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而且有时驾乘者并不一定察觉到此情况或则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更换轮胎,必须得向前行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车轮在发生漏气现象时通过自动补气,给驾驶者充足的时间可以将汽车行驶到维修站维修的一种汽车车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车轮,一种汽车车轮,主要由轮胎、轮辋、轮辐和轮毂组成,所述轮辋外表面上设置有气门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轮胎型腔内设置有螺旋状气囊,该螺旋状气囊一端通过橡皮管与气门嘴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单向出气阀,在所述螺旋状气囊内圈上贴合有与之相适应的螺旋状金属片,其中所述螺旋状金属片、螺旋状气囊与轮胎同轴心。
通过在车胎内壁设置螺旋状气囊,螺旋状气囊内壁上设置环状金属片。当汽车发生漏气现象时,车胎会发生变形压迫螺旋状气囊和螺旋状金属片,由于螺旋状金属片本身的变形会产生向外的张力,螺旋状气囊在外界压力和螺旋状金属片张力的挤压下迫使螺旋状气囊内的气体朝汽车行驶的反方向通过单向出气阀进入车胎。被压迫的某段状气囊会暂时处于真空状态,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此时就会通过轮辋上设置的气门嘴从外界吸如新的空气。因此汽车在行驶就会不断的补充气体,以保证驾驶者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将汽车行驶到维修站进行维修。
所述螺旋状气囊与轮胎一体铸塑成型结构。采用一体结构便于制造及节约成本。
所述螺旋状气囊饶轮胎内壁环绕1-3圈。环绕轮胎内壁1-3圈基本上已达到了给车胎补气的效果,大于3圈效果不明显且浪费材料。
所述螺旋状金属片采用钢材制成且粘接在螺旋状气囊内圈上。所述螺旋状金属片采用钢材制成,钢材能提供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及充分的弹性力。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螺旋状气囊9和螺旋状金属片8的总宽度均为车胎宽度的1/4。螺旋状气囊9的总宽度为车胎宽度的1/4已充分达到拉补气效果,过宽会浪费材料,过窄则效果不好。
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当车轮在发生漏气现象时通过自动补气,给驾驶者充足的时间可以将汽车行驶到维修站维修的一种汽车车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螺旋状气囊和螺旋状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车轮,主要由轮胎1、轮辋2、轮辐3和轮毂4组成,所述轮辋2外表面上设置有气门嘴5,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轮胎1型腔内设置有螺旋状气囊9,该螺旋状气囊9一端通过橡皮管6与气门嘴(5)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单向出气阀7,在所述螺旋状气囊9内圈上贴合有与之相适应的螺旋状金属片8,其中所述螺旋状金属片8、螺旋状气囊9与轮胎1同轴心。所述螺旋状气囊与轮胎一体铸塑成型结构,饶轮胎1内壁1圈半。所述螺旋状金属片8采用钢材制成且粘接在在螺旋状气囊9内圈上。所述螺旋状气囊(9)和螺旋状金属片(8)的总宽度均为车胎宽度的1/4。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将螺旋状气囊9单独制造再粘接到轮胎1内壁中部。也可以先与螺旋状金属片8做在一起再粘接到轮胎1内壁中部。只要能到达三者连接牢固即可。螺旋状金属片8同样还可以采用铝材等韧性好的材料。其中单向出气阀7可以采用普通气门嘴将其倒装在螺旋状气囊9的出气端即可。
工作原理:当车胎漏气的时候,车胎接触地面的地方就会被压扁,这时,内部的螺旋状金属片8与变形的轮胎1同时作用于螺旋状气囊9上,车轮不停的转动,借助车轮的转动空气就由于螺旋状金属片8与变形的轮胎1共同作用压迫的某段螺旋状气囊9会暂时处于真空状态,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此时就会通过轮辋上设置的气门嘴从外界吸如新的空气。通过积压经单向出气阀7进入轮胎1内部,此处采用单向出气阀目的就在于气体只能流入轮胎1内部而不会倒流入螺旋状气囊9内。当车胎气压达到一定大小值的时候,车胎与金属片的间隙就会变大,以致于挤压力不再作用于螺旋状气囊9上,轮胎1变形量不足使螺旋状气囊9内部挤压空气,也就不再为车轮充气。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减车轮的漏气现象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3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