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和应用其形成的楼板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89850.3 | 申请日: | 200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何育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3 | 分类号: | E04B5/43;E04G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应用 形成 楼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和应用其形成的楼板及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可在回风孔内装设防护设施的具有回风孔的模具和应用其形成的楼板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在半导体工艺及平面显示器面板的精密工艺中,需要维持高度无尘的环境,因此无尘室清洁品质的维持便成为极为关键的重点。一般为了维持无尘室空气品质,通常以空气循环系统制造由上往下的气流,使微尘及颗粒不会上浮而影响工艺。因此为了能使气流通过地板,无尘室的地板大多形成许多回风孔,一般称的为奇氏板(cheese slab)。奇氏板的形成方式以金属质料的圆套管(简称奇氏管)做为模具,在灌浆时将奇氏管预先埋设,等混凝土凝固后即形成回风孔。由于空气流通的需求,目前回风孔的直径已达到390毫米(mm),使得奇氏板成为高工安风险的区域,无论是施工阶段工人在奇氏板上行走,或是运转阶段各种回风孔清洁的与配管工作,皆使工作人员暴露于坠落的风险中。
以往对于奇氏板中各回风孔的防护措施,是在楼板下方安装安全网。然而,安全网常因无尘室中工艺配管需求而有局部拆网、局部剪网以利管线通过的状况,显然于配管空间内铺设安全网的方式无法确实降低工安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模具和应用其形成的楼板及方法,可于回风孔内或回风孔上装设防护措施,可以确实有效的避免人员坠落,降低工安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出一种楼板灌浆使用的模具,包括中空管体、凹口部及突起部。中空管体具有贯穿孔及外侧表面,凹口部设置于外侧表面上,突起部对应于凹口部设置于中空管体的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出一种楼板,包括楼板本体、突起部及通风板。楼板本体具有通风孔,突起部设置于楼板本体的孔壁上,通风板搭接于突起部上,且通风板具有回风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提出一种楼板的形成方法。首先,提供平板;接着,将模具固设于平板上,模具具有中空管体、凹口部及第一突起部,中空管体具有贯穿孔及外侧表面。凹口部设置于外侧表面上,第一突起部对应于凹口部设置于中空管体的内壁上;然后,填充混凝土于平板上及模具外,以形成楼板本体。楼板本体具有第二突起部,第二突起部对应第一突起部;接着,移除平板;然后,搭接通风板于第一突起部上,且通风板具有回风孔。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模具剖面图;
图1B为绘示图1A中缺口部的俯视图;
图1C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模具的缺口部的俯视图;
图1D为绘示图1A中突起部的俯视图;
图1E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模具的突起部的俯视图;
图2A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楼板剖面图;
图2B为绘示图2A中置放于缺口部的通风板的俯视图;
图2C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置放于缺口部的另一种通风板的俯视图;
图2D为绘示图2A中置放于突起部的通风板的俯视图;
图2E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置放于突起部的另一种通风板的俯视图;
图3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楼板剖面图;
图4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楼板形成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5为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楼板形成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模具
110:中空管体
120:凹口部
130、135、220、320:突起部
140、145、260、360:缺口部
150:贯穿孔
160:外侧表面
170:内壁
200、300:楼板
210、310:楼板本体
212、312:表面
230、235、240、245、330、340:通风板
232、237、242、247、332、342:回风孔
250、350:通风孔
252、352:孔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A,其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模具剖面图。模具100用于楼板灌浆,包括中空管体110、凹口部120、突起部130及缺口部140。中空管体110具有贯穿孔150及外侧表面160。凹口部120设置于外侧表面160上。突起部130对应于凹口部120设置于中空管体110的内壁170上,并位于中空管体110的两端之间。缺口部140邻近于中空管体110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9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凸轮驱动活塞式压缩机
- 下一篇:显示器控制电路及时脉产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