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费方法以及计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9571.7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7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单明军;李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4 | 分类号: | H04L12/14;H04L12/2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费 方法 以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费方法以及计费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网络上数据业务的不断丰富,流量计费(Bearer ChargingFunction,简称BCF)逐渐成为运营商对数据业务进行计费控制的主要手段。BCF是指运营商根据业务,在网络承载层记录的流量信息,进行批价、计费的过程。数据业务的计费信息一般包括业务层的计费信息、和承载层的计费信息。通常运营商会采用计费关联的方式来对不同层次的计费信息统一处理。例如:
多媒体信息业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简称MMS)采用计次计费,当用户发送多媒体信息时,同时也在网络承载层实体上产生流量计费信息,BCF从网关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支持节点(Gateway General Packer Radio ServiceSupport Note,简称GGSN)中采集到该MMS实际发生的流量信息和总的流量信息,然后计费系统关联该MMS的实际流量信息和总流量信息,从总的流量中核减该次MMS的实际流量,避免重复计费。
目前在MMS系统中的计费具体是:在业务层,多媒体信息业务服务中心(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Centre,简称MMSC)作为MMS业务的计费数据采集点,能够按照流量和时长生成业务服务使用记录(Call Detail Record,简称CDR);在承载层,对于GPRS用户而言,根据MMS业务的分类,MMS业务和中国移动无线应用协议(China Mobile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简称CMWAP)CMWAP采用同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 Name,简称APN),SGSN作为GPRS业务的计费点,记录CMWAP的业务流量(其中包括MMS业务流量),提供MMS计费核减方案的依据:多媒体信息发送方单向按条计费,采用按结算日的定期结算方式,将MMSC上的CDR记录的业务通信流量和SGSN上记录的CMWAP的流量相关联,进行计费核减。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进行本发明过程中,发现上述的计费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的缺陷:
由于采用按结算日联合计费核减的方式,在计费时间上存在较大的时延,只能用于离线计费的情况,而对于在线计费关联无法支撑,不能在线影响用户业务的提供。
而这种定期联合计费核减的方式,也会给用户理解计费方式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利于业务的运营。
另一方面的,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逐渐引入了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由于IMS网络采用分层设计,IMS核心网的业务层和承载层分离,导致:IMS会话管理实体(Call Session ControlFunction,简称CSCF)并不知道IMS会话在用户平面层的业务流量;而IP的接入网络实体,比如,GGSN、PRS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ingNode,简称SGSN),也不了解控制平面信令的状态:诸如IMS会话的状态等。
但是,由于IMS支持更加丰富的用户数据传输,运营商希望在IMS网络中将业务层和承载层的计费信息关联起来而实现计费关联,并为此在网络业务层新定义了策略决策功能实体(Policy Decision Control Function,简称PDF),以及IMS的计费标志符(IMS Charging ID,简称ICID);在承载层,新定义策略执行功能实体(Policy Enforcement Point,简称PEP),以及GPRS的计费标志符(GPRS Charging ID,简称GCID);通过在PDF和PEP之间交换ICID、GCID,实现计费信息的交互,进而实现承载层和IMS业务层的计费信息关联。
图1为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IMS体系中进行离线计费关联流程示意图。如图示,在会话建立阶段,信息发送终端激活次级分组数据协议(Secondary Packet Data Protocol,简称Secondary PDP)上下文(Context),并使用该Secondary PDP传输媒体数据。
协议规定,在PDP Context授权过程中,承载层的PEP(GGSN)和业务层的PDF(P-CSCF,又称代理CSCF)按照如下步骤来交换ICID、GC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9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