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乐器用的弦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8915.2 | 申请日: | 200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6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丹原嘉彦;小田木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D3/10 | 分类号: | G10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乐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用的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例如吉他等乐器用的弦而提出了各种实施方案。
日本国特开2005-148730号公报和美国专利第6248942号公开的乐器用的弦具备:弦本体,其具有芯线和在其上卷绕的卷绕线本体;聚合物包层,其是把由低温树脂填满多孔质氟聚合物材料的孔的膜卷绕在该弦本体整体上所形成。且公开了把卷绕线本体上形成有聚合物包层的卷绕线卷绕在芯线上的结构。
日本国特开昭51-90809号公报记载的吉他用弦在弦本体上涂布有苯并三唑溶液,通过形成单分子膜而付与了防锈性。
但乐器用的弦是在非常严酷的条件下使用。例如吉他的情况就是人手指与弦接触。因此,汗附着在弦上,有弦生锈的问题。且乐器用的弦要求有好的音色。
但上述特开2005-148730号公报和美国专利第6248942号公开的乐器用的弦与没涂覆的一般的弦相比,有音色不自然的问题。
特开昭51-90809号公报记载的乐器用的弦由于防锈性能不充分,有由人手的汗、灰尘或空气中的水分等而生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兼顾良好防锈性和良好音色的乐器用的弦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乐器用的弦是具有芯线和卷绕在该芯线上的卷绕线的弦,所述卷绕线具有:卷绕线本体、含有乙烯基树脂和氨基三唑且形成在卷绕线本体上的涂覆膜。
本发明的弦中,所述乙烯基树脂优选具有氯乙烯单体单元和醋酸乙烯单体单元。
本发明的弦中,所述乙烯基树脂优选还具有马来酸单体单元。
本发明的弦中,所述涂覆膜的厚度优选在2μm以下。
本发明的弦中,所述卷绕线本体优选由铜或含有铜的合金形成。
上述本发明乐器用的弦的制造方法包括:把含有乙烯基树脂和氨基三唑的涂覆液涂布在卷绕线本体上的工序、使该涂覆液干燥形成涂覆膜而形成卷绕线的工序、把所述卷绕线卷绕在芯线上的工序。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兼顾良好防锈性和和良好音色的乐器用的弦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乐器用的弦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乐器用的弦的侧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乐器用的弦的制造工序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11倍音(912Hz)音色试验结果的图线;
图5是表示25倍音(2032Hz)音色试验结果的图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乐器用的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乐器用的弦的侧剖面图。
参照图1和图2,乐器用的弦1包括:剖面是正六边形的芯线10和卷绕在其侧面上的剖面是圆形的卷绕线20。这样,弦1就是例如能作为吉他的低音弦使用的卷绕弦结构。
卷绕线20包括:卷绕线本体21和在其上形成的涂覆膜22。
在该例中,芯线10是直径0.42mm的钢制造的。卷绕线本体21是直径0.47mm的黄铜(黄铜)制造的。
卷绕线本体21是由铜或由如黄铜(铜和锌的合金)那样的含铜合金构成,而使本发明的效果提高,是优选的。
涂覆膜22是在卷绕线本体21上涂布把乙烯基树脂和氨基三唑溶解在溶剂中的涂覆液,并通过干燥而得到的。
本说明书中“乙烯基树脂”表示的是含有具有“CH2=CH-”基或“CH2=C=”基单体的原料单体聚合体。
作为具有“CH2=CH-”基或“CH2=C=”基的单体,能举出:氯乙烯、醋酸乙烯、苯乙烯、偏氯乙烯、丙烯腈和丙烯酸等,能组合一种或两种以上使用。
它们当中也以氯乙烯、醋酸乙烯为好,使用两者则理想。即含有氯乙烯单体单元和醋酸乙烯单体单元两者的乙烯基树脂为理想。“氯乙烯单体单元”是氯乙烯的乙烯性双重键开裂而产生的单体单元。“醋酸乙烯单体单元”是醋酸乙烯的乙烯性双重键开裂而产生的单体单元。
氯乙烯单体单元的配合量在乙烯基树脂中优选是95~60%质量,更加优选的是90~75%质量。通过是在下限值以上来提高防锈性。通过是在上限值以下则能在制造涂覆液时调整溶解性,是优选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8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