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汉字升级数码输入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84278.1 | 申请日: | 2007-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8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升级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升级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204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汉字 升级 数码 输入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数字作为代码,可以用书写方式或拼音方式来进行输入汉字。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的输入发展到之多、之快,有称“百花齐放”的汉字输入法。太多了输入法,各不同的输入方法造成了中国的汉字越来越不规范,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使得中国汉字不能更健康、快速的发展。而且,现有的输入法基本都需要花时间的去学习,并且还得靠利用26个英文字母键盘来应用操作输入汉字;在手机上的汉字输入,中国人还要向国外交纳该输入软件费等。总的来讲,我们还完全不能脱俗传统的遗病,更不能去超越国外利用26个英文字母输入来传递他们的信息及交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规范、简单、快速、易懂的用数字代表来输入汉字的输入方法。并且,能让不懂拼音懂写字的,不懂写字懂拼音的用户都能用数字来打汉字。而且,还能大键盘、小键盘、简体字、繁体字的转换输入;本发明的输入方法更有帮助于对正在学汉字的外国朋友和小学生、上年纪刚学电脑的人,更快的易懂汉字的书写构造及电子计算机的汉字输入。本发明方案已编程软件实际验证,达到比预想的效果还要完美。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书写的方式,用数字代表输入汉字的方法说明:
1.将先把1234567890数字分别为上和下两个区。其中,12345为下区,专门按部首或笔画在构造汉“字”时,按书写顺序的下方来对照取码;67890为上区,专门按部首或笔画在构造汉“字”时,按书写顺序的上方来对照取码;
2.再把汉字所有的笔形共分为五种笔画,它们分别为:横(提)、竖、撇、捺(点)、折这五种笔画,并用数字作为代码来输入取码。其中,横包括“提”、捺包括“点”;
3.在上述的五种笔画代码分别为:横用数字1和6来作为代码输入、竖用数字2和7来作为代码输入、撇用数字3和8来作为代码输入、捺用数字4和9来作为代码输入、折用数字5和0来作为代码输入,其中,横包括“提”、捺包括“点”;
4.在取码输入汉字时,以平常书写的方式按部首或笔画在构造汉“字”的上方或下方来对照取码输入。
(二)、拼音的方式,用数字代表输入汉字的方法说明:
1.按拼音本身音配音的规律,和按每个拼音又有不同的与其它拼音合拼成字的规则各滤清,分为10组,各组用数字作为代码来输入汉字。排序规则并按照英文ABCD顺序排列增加易记;
2.按上述10组拼音的代码分别为:A、T用数字1来作为代码输入、B、Q用数字2来作为代码输入、C、Y用数字3来作为代码输入、D、M用数字4来作为代码输入、E、W、N用数字5来作为代码输入、F、R、X用数字6来作为代码输入、G、P、O用数字7来作为代码输入、H、Z、V用数字8来作为代码输入、I、S、L用数字9来作为代码输入、J、K、U用数字0来作为代码输入。这就非常巧妙又有科学规律的用数字来作为拼音的代码输入汉字了,在输入单字或输入词组时,在10个数字键上输入,就像在26个英文键上一样的以键键配键的方式来输入汉字了;
3.在输入汉字取码时,单字按该输入的“字”本身的拼音来对照取码输入;词组:按该输入的“词组”的每个字的第一个拼音来对照取码输入。
(三)、输入标点符号方法说明:
在软件的编程下,不管在书写的方式下或在拼音的方式下,先按“+”加号键是作为所有符号的代码输入。
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数字作为代码,可以用书写方式或拼音方式来进行输入汉字。并增加了符号为三合一体的输入法。该输入的方法规范、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快捷,重码率低、码位少,应用范围广,可在任何一种的电子数字工具上进行数字化的输入汉字。
附图说明
图1为笔画的数字代码图;图2为拼音的数字代码图和数字的上下分解图;图3为键盘功能设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方法更加清楚完整,下面列举作进一步说明。
(一)书写的方式,用数字代表输入汉字方法,进行实施详解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升级,未经王升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4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