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纤维布增强工程塑料车体四轮微型电动汽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9088.0 | 申请日: | 200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罗五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五来 |
主分类号: | B62D29/04 | 分类号: | B62D29/04;B60K1/00;B29C7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5150河南省潢川县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纤维 增强 工程塑料 车体 微型 电动汽车 | ||
0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机电产品领域。
0本发明背景技术:
在石油供给日益紧张,环保要求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两轮电动车应运而生,已在我国城乡大量使用,其轻便、经济、清洁、门到门的交通方式广受好评。但其主要的缺点是:1、安全性差,刹车尖叫刺耳,容易侧翻,尤其对银发族使用者易造成致命伤害。2、舒适性差,使用者完全暴露在高温烈日,强风酷寒,雨雪冰霜等恶劣条件下,使用者十分艰辛。而汽车则价格高企,严重污染环境,并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
0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介于电动车和汽车之间的技术方案,以生产具有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相对廉价,使用经济等特点的四轮微型电动车,为上班族、银发族、青少年、公务人员提供新的交通工具。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最终取代内燃机车辆。
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方案是以化学纤维布增强工程塑料的复合材料车体为主体,撷取电动车及微型汽车的成熟技术具体而微有机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
1、复合材料车体
车体由化学纤维布线性增强工程塑料(PBS)(图2)复合热轧成车体各部位板块,经高强黏合剂黏合组成轿车或吉普车形;车体通过前后减震器组(图1-12)与前后轴套管连接固定。车体有纵横加强筋数条,减震器与车体结合部、车门、窗框均为加强部位,并预留门锁等金属件部位。
2、底盘
由四只车轮、前后轴(含转向半轴)轴套管、转向拉杆,等构成,通过减震器支撑车体。(也允许模仿微型汽车制做底盘车梁,但因其增加自重太多,轻易不应采取。)两后轮为驱动轮,各置一适当功率的轮毂电机(图1-13)(也允许采用后轴中部单台电机伞轮驱动)。
3车箱
车厢内前置仪表板(图1-7)、方向盘连接方向机(图1-8-2),通过横拉杆导动前轮转向,仪表板下部设置两副踏板(图1-14)左为刹车,右为电门。座椅靠背(图1-11)可倾斜后调,车厢后部为公文、杂物箱(图1-19),部分车型车顶盖可以手动或液压向上掀起(图1-9)。
4、动力
蓄电池组输出线过智能控制器与电源开关,无刷低速轮毂电机(图1-13)接通,可使轮毂电机无级变速,交替或同时运行。蓄电池根据不同车型款式从铅酸、镉镍、镍氢、锌镍、锂离子等品种中挑选。
5、其它方面
鼓式刹车、车窗升降、雨刷、门锁等均采用微型汽车成熟技术及产品;智能控制器,充电器,照明装置均采用双轮电动车成熟技术及产品。
本技术方案的微型电动汽车,分为超微型、普通型、豪华型三类。
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其节能效果尤其明显,以四人轿车为例,汽车每百公里油耗5升,而电动汽车按2台1千瓦电机工作2小时每百公里计耗电4度,前者费用约20元人民币,而后者低谷时充电,费用不足3元,具无噪声无废气排放,电动汽车将最终取代内燃机汽车。
0附图说明
图1电动汽车简要示意图
1、车轮;2、方向机:3、备用电池舱或微型柴油机舱;4、雨刷器;5、档风玻璃;6、化学纤维布增强工程塑料(PBS)车体;7、仪表板;8、方向盘;9、可上掀车顶盖;10、撑杆;11、座椅靠背;12、减震器;13、无刷低速轮毂电机;14、踏板;15、座垫;16、蓄电池舱;17、公文、杂物箱。
图2化学纤维布增强工程塑料结构示意图
18、工程塑料;19、化学纤维布
0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一、化学纤维布增强工程塑料
此材料是化学纤维布(如70D190T涤塔夫或210D仿牛津布等)与工程塑料复合热轧,形成“三明治”式复合结构,即两层塑料三层布(内、中、外)如图2所示:图2-19化纤布,图2-18工程塑料。
化学纤维布的网络结构用以增强工程塑料的抗拉强度;而工程塑料为基体材料则包裹化纤网络,保持其硬度,起抗压作用。两者复合相得益彰合成一种轻质高强材料,估算其质量应为车用钢板的10-20%之间。涤塔夫,牛津布等化纤布是大路产品,每米售价议1.35元/米和2.15元/米左右,我国东部地区大量生产,而工程塑料亦价格低廉来源丰富,这种轻质高强材料较之车用钢板,其成本要低出很多。
二、车体制做
本体应参照汽车生产模式分解成若干部分制做。然后通过高强黏接形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五来,未经罗五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90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