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压力压套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7999.X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可平;刘锐;何灵美;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1/02 | 分类号: | B23P11/02;B25B27/06 |
代理公司: | 贵州国防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蔡丽华 |
地址: | 550009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工艺 方法 | ||
1.一种无压力压套工艺,其特征在于:压套工艺为:
a、加工一个工艺用桶形压套底座(8)和一个工艺用压套芯棒;
b、将压套的壳体(1)与桶形压套底座(8)组装成一组合体A,将该组合体A放入加温炉中加热至210℃±5℃,保温2小时;
c、将压套的薄壁衬套(3)和压套芯棒组装成一组合体B,组装时转动扳手(5),通过偏心轴(6)拨动定向销(7),使定向销(7)装入衬套(3)的小孔(18)中,将该组合体B放入液氮中冷却,待完全冷却至不冒泡为止;
d、将组合体A从加温炉中取出放在工作台上,将组合体B从液氮取出,快速压入组合体A中,通过压套芯棒上的菱形销(10)引导壳体(1)和薄壁衬套(3)实现快速定向对正,待薄壁衬套(3)完全压入壳体(1)后,再回转扳手(5),通过偏心轴(6)拨回定向销(7),取出压套芯棒,压套结束;
e、桶形压套底座(8)的高度为壳体(1)高度的2/3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力压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用压套芯棒由芯棒(4)、扳手(5)、偏心轴(6)、定向销(7)、菱形销(10)、螺套(11)、平板(13)、手柄(14)、销子(15)组成,偏心轴(6)和定向销(7)均装入芯棒(4)内,扳手(5)通过螺纹孔(12)与偏心轴(6)连接,手柄(14)和螺套(11)通过螺纹与芯棒(4)连接,平板(13)通过销子(15)与芯棒(4)连接,菱形销(10)通过螺纹与平板(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压力压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用压套芯棒的菱形销(10)的长度等于衬套(3)压入壳体(1)后衬套(3)底部离壳体(1)底部2~5mm时菱形销(10)即进入壳体(1)的引导孔(17)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力压套工艺,其特征在于:壳体的材料为铝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力压套工艺,其特征在于:薄壁衬套的材料为钢或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力压套工艺,其特征在于:壳体孔与薄壁衬套的过盈量在0.2~0.3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799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