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构式墙体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7690.0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7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兴祥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B28C3/00;B28C7/04;B28B3/26;C04B28/14;C04B16/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04贵州省贵阳市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构 墙体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组构式墙体,是用改性磷石膏和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由墙板、上凹槽、下凹槽、阴角条、阳角条、门框件、窗框件构件通过组装构成;所述的墙板是由内外两层通过加强筋连接并形成内腔,内腔中注入按照1∶4的比例调和的水泥和珍珠岩所形成的板材;各构件的平面表面经过胶辊印刷机印刷出色彩和图案,或加入相应的色母制成与墙体相适应的有色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构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都是“∏”形构件,其内外宽度一致,槽中的内宽度与墙板相适应;上凹槽高度小于下凹槽;在上凹槽、下凹槽的底部设有或不设穿线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构式墙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包括:
第一步,准备生产墙体的材料:
先将磷石膏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晾干,送至隧道窑在1300℃~1360℃下高温煅烧20~30分钟,脱出磷石膏中的部分水分、P2O5和氟,使其水含量低于10%,P2O5≤0.3%,F≤0.1%;再将经过煅烧后的炉料磨细到400~450目备用;
按照聚氯乙烯树脂与磷石膏粉的质量比为25∶75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热至80℃~110℃时再加入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色母,搅拌混匀后加入备用的磷石膏粉,继续搅拌混匀,得到符合以下比例的混配物料:聚氯乙烯树脂10%,增塑剂3.5%,稳定剂2%,表面活性剂2%,色母0~2%,余为磷石膏粉;
与此同时,按照设计的构件形状和尺寸准备各种墙体构件的模具,备用;
第二步,生产墙体构件:
将上述混配物料送入挤塑机,加热至180℃~200℃,使其呈膏状,通过挤塑挤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得到墙板坯料和上凹槽、下凹槽、阴角条、阳角条、门框件、窗框件墙体构件;
第三步,进行表面处理:
按照预先进行的表面设计方案,不加入色母时,用胶辊印刷机在墙体构件的表面印刷出色彩和图案,直接得到墙体构件的成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构式墙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常用的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或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常用的稳定剂为硬脂酸铅、或硬脂酸钡、或三碱性硫酸铅、或二苯基硫脲,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和石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构式墙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要将水泥和珍珠岩按照1∶4的比例调和后,用高压泵注入制成的墙板坯料的内腔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构式墙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得到的成品涂刷或不涂刷上光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兴祥,未经马兴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76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检测容器内残留液的装置
- 下一篇:贴合基板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