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74081.X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1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尹丽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是采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空中接 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PP)的发展, 为了能在UMTS中采用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等高速无线接入技术, 保持3GPP标准中W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3GPP提出了UMTS的长期演进(LTE),LTE的物理层以正交频分多址接 入(OFDM)技术为基础。
在LTE物理层技术中,系统带宽可以是1.25MHz、1.6MHz、2.5MHz、 5MHz、10MHz、15MHz和20MHz,系统资源为时频资源,即包括时域和频 域两维的资源。LTE系统中1个子载波占用带宽为15KHz。LTE系统中一帧 为10ms,分为20个时隙,每个时隙有7个OFDM符号,上下行都存在LTE 导频。比如,如图1所示,下行导频在时域上位于每个时隙的第一个和第五 个OFDM符号。
在UMTS的WCDMA系统中,为支持系统的移动性,需要测量导频的 信号质量,对于LTE系统来说,同样如此。
目前,WCDMA系统中网络侧和终端侧的测量模型如图2所示。
在图2所示的模型中,
A表示物理层内部测量所得的测量采样数据。
层1滤波(Layer 1 filtering)表示对输入的测量采样数据A进行物理层 内部滤波处理。
B表示物理层内部滤波处理后得到的测量量。
层3滤波(Layer 3 filtering)表示对测量量B进行高层滤波处理。
C表示高层滤波处理后得到的测量结果。
D表示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评估(Evaluation of reporting criteria),对于网络侧来说,表 示网络侧高层根据测量结果C判断是否需要执行相应的RRM过程,对于终 端侧来说,则表示判断终端侧高层是否需要向网络侧高层发送测量报告D。
基于上述模型,WCDMA系统中针对终端侧测量采样数据的处理方案具 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终端侧物理层执行测量,获取测量采样数据;
步骤b、终端侧物理层对测量采样数据进行内部滤波处理后得到测量量, 之后提供给终端侧高层;
步骤c、终端侧高层按照公式(1)所示的滤波方式对收到的测量量进行 处理后,得到测量结果。
Fn=(1-a)·Fn-1+a·Mn (1)
其中,Fn表示当前滤波处理后的测量结果,Fn-1表示前一个滤波处理后 的测量结果,Mn表示当前收到的物理层传送来的测量量,n为自然数,F0为物理层第一次传送来的测量量M1,a=1/2(k/2),其中的k为滤波系数。
该处理具体是将当前的测量量与前一次处理后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滑 动滤波处理,即将当前的测量量与前一次处理所得的测量结果分别乘以加权 系数后相加,从而得到当前的测量结果。其中的两个加权系数之和为1。
步骤d、终端侧高层依据滤波后得到的每个测量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触发 发往网络侧高层的测量报告,或者触发其他的无线资源管理(RRM)过程。
比如,终端侧高层在确定得到的测量结果F3已超出预定的测量值后,则 可以确定需要向网络侧高层发送测量报告。
对于网络侧来说,其处理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所不同的是,网络侧高 层在执行上述步骤d所对应的处理时,具体是根据滤波后得到的每个测量结 构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相应的RRM过程。
通过上述处理,就可以实现对信号的测量。当然也包括了对导频信号质 量的测量。
然而,发明人发现WCDMA系统中的测量频段对于所有测量采样数据来 说都是相同的,上述测量处理主要是针对时域的多个不同测量采样数据。而 LTE系统中不同测量采样数据所对应的测量频段的载波位置和带宽是不同 的,如果对LTE系统采用WCDMA系统中已有的Layer 3滤波处理,则显然 没有考虑到LTE信号测量采样数据同时具有特定时域和频域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40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 下一篇:自发光气球救助信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