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T型杂种系百合脱毒组培快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8034.4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1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郭方其;黎侠;丁晓瑜;林森洪;柴金甫;陈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12N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伾伾 |
地址: | 31002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t 杂种 百合 脱毒 组培快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快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T型杂交百合的脱毒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OT型杂交百合(Oriental×Trumpet Hybrid)系东方百合与喇叭百合/奥列连诺斯杂种系的杂交系列,为百合科多年生观赏植物,主要用于切花栽培。其植株茎杆强度、抗病性、耐热性、耐盐碱性等性状明显优于东方百合,故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近年我国百合切花生产量年增长20%以上,但百合种球却一直依赖于从国外进口。然而,病毒病侵染造成百合种性的严重退化,给世界各地百合种球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发百合组培脱毒快繁技术对实现种球国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百合传统采用简便的鳞片扦插繁育方法,但其一方面繁殖系数较低,新品种通过鳞片扦插繁殖至大面积推往往需要5~8年时间,十分不利于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导致病毒的感染和积累,使种球产量和质量下降,从而限制了种球生产的发展。
组培与脱毒苗生产的关键是脱毒技术,而脱毒技术有多种,例如热处理脱毒、茎尖培养脱毒和愈伤组织脱毒及相互间的组合脱毒。其中普遍采用较好的是茎尖培养脱毒法,其常规的步骤是:通过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切取0.2~0.3mm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然后从愈伤组织分化产生鳞茎芽,长成小植株得到脱毒苗或培养试管鳞茎。百合科百合属园艺种应用组培技术快速繁殖试管鳞茎已有成功的例子,并有相关的专利报导,例如,CN1762205A披露了采用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茎尖培养后得到东方百合脱毒鳞茎的方法;CN1695427A发明名称为“一种培育东方百合试管鳞茎的方法”公开了通过选择无病毒的鳞茎,采用鳞片接种进行无菌条件下培育鳞茎。
但是这两种脱毒组织培养法存在的问题是:前者切取很小的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6-BA 1.0~2.0mg/L和NAA0.2~0.5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20~25d,茎尖会同时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但从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鳞茎芽)易发生遗传变异;后者选择生长健壮植株的鳞茎,对经检测不带病毒的鳞茎,直接进行鳞片诱导培养,该方法一方面由于受检测病毒种类的限制,存在有未经茎尖脱毒培养的鳞茎仍带有其它种类病毒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容易产生植物体内内生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污染,严重影响组培苗正常生产。
OT型杂交百合是近年荷兰新育成的种间杂交品种,其品种特性与东方百合有较大差异,按常规方法进行OT型杂交百合茎尖脱毒培养时易发生玻璃化,而且增殖系数较低,其鳞茎膨大培养对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有严格的要求,故尚未见有关该品种百合组织培养成功的报道,因此,开发此项技术对加快OT型杂交百合新品种的推广有重要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以上常规茎尖培养脱毒法,所存在的通过愈伤组织分化,产生的鳞茎芽易发生遗传变异、易发生玻璃化、增殖系数较低及脱毒不彻底等缺陷,提出一种适于OT型杂交百合脱毒组织培养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应用该配方进行快速、种性好、低成本繁殖试管鳞茎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OT型杂交百合脱毒组培快繁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培养基的配制、备用: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组分与各组分在每升培养基内所含重量为:
a)基本培养基:诱导、增殖培养基选用白糖为30~50g/L,琼脂粉为4~5g/L的MS基本培养基,pH为5.6~5.8;试管鳞茎膨大培养基选用白糖为70~90g/L,琼脂粉为4.0g/L的MS基本培养基,另加甘露醇1.0~5.0g/L,AC 1.0~5.0mg/L,pH为6.0;
b)诱导培养基I(种源鳞茎茎尖诱导培养基):MS+6-BA 1.0~2.0mg/L+IBA 0.1~0.5mg/L+AC 1.0~3.0mg/L;
c)诱导培养基II(组培苗茎尖诱导培养基):MS+6-BA 0.5~1.0mg/L+IBA 0.1~0.5mg/L;
d)增殖培养基:MS+6-BA0.2~1.0mg/L+IBA 0.1~0.5mg/L;
e)鳞茎膨大培养基:MS+NAA 0.1~0.5mg/L;
(2)外植体热处理和灭菌:取经过5℃低温处理3~4个月,打破休眠后的OT型杂交百合种源鳞茎,用透气塑料薄膜包裹后置在潮湿泥炭中,于50℃培养箱内热处理70~90分钟,剥离外层鳞片,取3~5cm长的鳞茎芽,用水清洗后,进行灭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8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舱口盖密封结构
- 下一篇:小区间切换过程中实现上行同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