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人造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7201.3 | 申请日: | 200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8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轶雄;方序;李东风;边若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2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人造纤维 材料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人造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化的治理关键在于从水体生态系统中除氮、磷和有机物,即从外环境和内环境两条基本途径去控制富营化:一是采用外环境控制措施,截断或减少水体的外来污染负荷,主要有污水截流+筹建污水处理厂、补水技术等方法;二是采用内环境防治措施,主要有底泥疏浚、人工循环水处理、利用水生生物、微生物或人工水生生物对水体生态系统调控等方法。以上方法在项目实施中有时同时使用,有时单独使用。目前处理有机质水污染较为先进的方法是生物修复法,绝大部分生物修复方法均离不开水体中微生物的作用。水体微生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各种自养型和异养型细菌)和初级生产者(藻类),在整个食物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但单纯采用微生物方法修复水体环境,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具有代表性的利用微生物法治理水体的有CBS修复水体技术和日本环保专家比嘉照夫的″EM″专利技术等。EM技术是利用有效微生物群,将含有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在同一体系内共同培养而得的活菌剂。当它与湖中的生活污水混合时,能抑制水中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它病原菌的产生,抑制含氮物、硫化物等恶臭根源,并能促进有机恶臭分解,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此方案不用采取截污,清淤和补水等工程措施,但是治理效果未得到证明,在南宁南湖治理过程中,EM研究机构曾无偿援助治理南湖,经过长时间的实施证明,没有达到预期治理效果。主要原因是投入的菌未能长期构成水体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菌的作用只是暂时的,死亡的菌体甚至会形成二次污染。此外,如何掌握投入的菌量,费用等问题也难以解决。
生态固定微生物方法的原理是采用特殊人工固定介质,根据其表面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选择性地吸附有益的菌群和藻类在其精确工程化的表面区域上附着生长和繁殖,并可吸引大量的自然水生动物在它的周围,有效地建立周丛生物群体(periphyton community)。这些生物群体能很快地将水中的N、P营养物吸收、消化并转化成为利于鱼类和浮游动物摄食吸收的资源,从而夺去了蓝绿藻生长繁殖的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使得大量的蓝绿藻死亡,水质逐渐得到改善。同时,当污水水流通过时,还具备超强生物过滤能力的生长在介质上的微生物体系和其周丛生物群体具有截污效果,迅速吸收、消化或固定恶劣的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物质,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附着在人工固定介质上的微生物相十分丰富,主要由细菌、真菌、藻类(在有光的条件下)、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构成了复杂的生态体系。微生物体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这些代谢产物和生长在载体上的生物又为其它水生生物生长提供食料和能量,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生物多样性增加,逐步在水体中建立生态平衡,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微生物借助自身运动、水力动力、布朗运动、沉降作用被运送到载体表面,形成可逆附着(Marshallet al.1971);通过微生物分泌一些粘性代谢物质,形成不可逆附着。
采用生态固定微生物的方法修复污染水体,固定介质上能形成良好的微生态系统,该系统不但能长期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也大大高于传统的游离微生物修复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水生植物类(生产者)或水生动物类(消费者),就能达到整体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采用微生物固定方法修复污染水体的报道较少,普遍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观点。如李正魁研究了应用低温辐射技术引导玻璃态单体丙烯酸羟乙脂2-Hydroxyethylacrylate(HEA)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制备高分子载体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INCB),在贵阳红枫湖物理生态工程(PEEN)实验区的进行了除氮试验。还有许多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固定介质,如海藻酸钠、多孔硅胶等固定藻类和微生物的报道。这些试验未从建立固定化微生物生态的角度出发,所固定的往往是单一的菌类或藻类,而且材料价格昂贵,在大水体中很难实现。值得一提的是生物膜法处理污水,虽然在膜上建立了一定的微生态系统,但仍不全面,处理的方法采用的异位处理法,用于大规模污染水体处理,工程量十分浩大,费用很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7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防盗锁
- 下一篇:装有自激式脉冲谐振射流喷嘴的钻井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