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除冰车供液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61636.7 | 申请日: | 2007-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星 |
| 主分类号: | B64D15/00 | 分类号: | B64D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108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冰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外表面除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飞机除冰车的供液系统。
背景技术
航空领域的人们都知道,飞机经常需要用自来水和除冰液混合后的混合液进行除冰,借助于专门的除冰车,将所述混合液喷射到飞机的外表面,以达到除冰的目的。由于除冰液和自来水混合需要按一定的比例(通常是1∶1),而且除冰液是由专业厂家生产后用储液罐运输至飞机场,因此如何迅速、准确、方便地将除冰液与自来水混合后加入到除冰车中就变的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机场运营的效率。
目前,人们通常采用的加除冰液的办法是,用水泵接上管路连通某个储液罐,储液罐内的除冰液抽完,再将管路换到另一只储液罐,直至满足除冰车的使用及容量要求,在此之前或之后将一定比例的自来水也加到除冰车上,除冰车加液完毕。显而易见,由于完全是人工操作,上述方法是及其低效率的,且在抽取过程中,极易将除冰液洒到地上或溅到身上。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方法的缺陷,使除冰车加液达到自动化、精确化和高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飞机除冰车供液系统,包括自来水管和供液管,自来水管和供液管在末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混合液管连通,自来水管和供液管在靠近三通接头处各设置流量传感器,自来水管处设置电磁阀,供液管上在流量传感器前部设置水泵,供液管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储液灌连通;供液管与两个以上储液罐连通,每个连通之处均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水泵、流量传感器均通过数据线与系统控制器相连,系统控制器与控制面版和显示器相连。
本发明由于自来水管和供液管在末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混合液管连通,自来水和除冰液混合后再加入除冰车内,水和除冰液可同时加注,明显缩短加注时间。由于供液管通过支管与两个以上储液罐连通,支管上设置电磁阀,因此在加液过程中无需移动除冰车或移动储液罐,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所述电磁阀、水泵、流量传感器均通过数据线与系统控制器相连,系统控制器与控制面板和显示器相连,因此实现了控制的自动化和流量的准确程度;由于供液管支管伸入储液罐内下部,末端设置液位传感器,因此当某个储液罐内的除冰液抽完时,相应支管处的电磁阀动作将其供液切断,避免了吸入空气造成抽取效率低或造成水泵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飞机除冰车供液系统,包括自来水管1和供液管2,自来水管1和供液管2在末端通过三通接头3与混合液管4连通,自来水管1和供液管2在靠近三通接头3处各设置流量传感器5,自来水管1处设置电磁阀6,供液管2上在流量传感器5前部设置水泵13,供液管2的另一端与若干个储液灌7连通,每个连通之处均设置电磁阀8;所述电磁阀8、水泵6、流量传感器5均通过数据线9与系统控制器10相连,系统控制器10与控制面板11和显示器12相连。
实际使用时,至少部分储液罐7内有除冰液,将混合液管4与除冰车相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1输入要加入的自来水和除冰液的数值,于是系统控制器10打开自来水管1的电磁阀6、供液管2的水泵13,于是除冰液靠水泵13的吸力、自来水靠原本的压力在三通接头3处混合,通过混合液管4加入到除冰车内;除冰液很少或没有的储液罐,由于支管的液位传感器的作用,相应支管的电磁阀8处于关闭状态,不会吸入空气造成流量测量错误;同样的道理,在某一储液罐7内,由于除冰液被吸的快没有时,液位传感器向系统控制器10发出信号,系统控制器10会在瞬间关闭相应支管的电磁阀8。流量传感器5测量到除冰液和自来水流量已经达到预定值时,向系统控制器10发出信号,系统控制器10关闭水泵13和电磁阀6,供液过程结束。
本发明由于自来水管和供液管在末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混合液管连通,且都分别设有流量传感器,因此自来水与除冰液可同时加注,不但能缩短除冰车的加液时间,而且能保证水与除冰液混合比例的准确性,提高了混合液的质量;由于供液管通过支管与两个以上储液罐连通,支管上设置电磁阀,因此在加液过程中无需移动除冰车或移动储液罐,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所述电磁阀、水泵、流量传感器均通过数据线与系统控制器相连,系统控制器与控制面版和显示器相连,因此实现了控制的自动化和流量的准确程度;由于供液管支管伸入储液罐内下部,末端设置液位传感器,因此当某个储液罐内的除冰液即将抽完时,相应支管处的电磁阀动作将其供液切断,避免了吸入空气造成混合失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星,未经刘伟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16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