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52716.6 申请日: 2007-07-12
公开(公告)号: CN101279045A 公开(公告)日: 2008-10-08
发明(设计)人: 张建忠;杨静;汪俊军;熊佑林;刘茂南;彭义志;黄海望;孙安平;江中涛;李春煌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8988 分类号: A61K36/8988;A61P9/06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马辉
地址: 430400湖北省***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心律失常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病灶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继发于各种急、慢性感染之后出现,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引起心律失常可能与炎症的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有关:(1)毒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2)毒素刺激交感神经末梢,释放较多的儿茶酚胺,使心肌的兴奋性增高,发生异位心律失常;(3)毒素损害和抑制心肌传导系统。

目前,国内外对病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多为治疗原发病和应用化学药物抗心律失常治疗。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控制病情,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或加重心律失常作用,有人甚至提出应将“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名为“具有电生理作用药物”,因为它们既可以“抗”也可能“致”心律失常。因此,临床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灶心律失常也常见致心律失常,所以,国内外临床医师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时,既要严格选择病例,更要谨慎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病灶性心律失常,乃中医“惊悸·怔忡”之范畴。对其病状的描述《素问·举痛论篇》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以及《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心谵谵大动”,《灵枢·本神篇》“心怵惕”、“其动应衣”等。《金匮要略》、《伤寒论》名为悸与惊悸,对其发病原因,主要认为由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因素引发。《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篇对惊悸的发病原因以审证求因的方法指出:“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后世医籍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惊自外至者也,惊则气乱,故脉动而不宁;惊自内惕者也,悸因中虚,故脉弱无力。”《医宗金鉴·卷二十》从脉象表现来分析和认识惊悸发生的原因:“必外有惊扰,内有所虚,内外相合,引发本证。”《张氏医通·神志门·悸》说:“夫悸之证状不齐,总不外乎心伤……,若夫虚实之分,气血之辨,痰与饮,寒与热,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在临证辨之。”以上这些经典之论,足以说明心悸怔忡多由内伤外感而发病,症情表现为虚实夹杂居多。

病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印证了祖国医学的经典之论。我们认为病灶性心律失常多病者气虚或血虚或阴虚,加之起居不慎,外感风寒、风热之毒邪侵袭咽喉,致心脏气血失调,气血淤滞而发病。

我院心血管内科及中医科挖掘本地多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汤剂及经验,根据“病灶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毒侵心脏,益损气阴,毒淤互结,心脏气血失调的发病机理,自1996年以来运用中药制剂(平律复方)抗病灶性心律失常,虽见效稍慢,但能彻底改善症状,很少复发,避免了西药抗心律失常的副作用,疗效显著,目前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高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原理:根据:“病灶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毒侵心脏,益损气阴,毒淤互结,心脏气血失调的发病机理,发挥中药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和优势,本发明组合药物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可有效治疗病灶性心律失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下述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40-160g、五味子100-130g、麦冬80-150g、苦参80-150g、山豆根200-300g、黄芩50-200g、马勃50-200g、射干100-250g、蒲公英150-250g、金银花100-250g、甘草10-100g。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党参150-160g、五味子120-130g、麦冬100-130g、苦参100-130g、山豆根220-250g、黄芩120-160g、马勃120-180g、射干200-250g、蒲公英180-220g、金银花100-150g、甘草40-80g。

本发明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党参150g、五味子120g、麦冬120g、苦参120g、山豆根240g、黄芩150g、马勃150g、射干240g、蒲公英200g、金银花120g、甘草60g。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取金银花和五味子,用水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200毫升和药渣;

(2)将党参、麦冬、苦参、山豆根、马勃、射干、蒲公英、甘草加水至沸腾后,依次加入黄芩和药渣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每次煎煮后进行过滤并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

(3)在浓缩后的滤液中加入步骤(1)的蒸馏液200毫升即得到本发明的药物。

其中在成药中加入了矫味剂和防腐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未经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7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