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向通风冷却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2612.5 | 申请日: | 2007-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9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陶沙;张丽民;王云洪;王强;祝后权;解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1/20 | 分类号: | H02K1/20;H02K1/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国荣;冯卫平 |
地址: | 43006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通风 冷却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中型空冷、径向通风电机。
背景技术
在大、中型电机中,为使空气能直接冷却铁心的中间部分,以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径向通风方式是:在定子和转子铁心上,每隔一段设置一个径向通风沟,其内安置通风槽板,形成径向通风系统。其中,每个铁心段的长短或径向通风沟的疏密,由设计者根据铁心轴向温升而定。冷却空气在径向通风沟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铁心。
在电机设计中,其主要部件为通风槽板,还有径向通风沟。通风槽板是由冲片与撑片铆接或焊接而成。其中,冲片形式由定子铁心结构而定;撑片具有较多形式。
在通风槽板的设计中,现有技术常用的方案包括直槽式和弯槽式。其中,直槽式方案采用的撑片呈长直状,其截面为“I”形(工字钢形);弯槽式方案采用的撑片呈拉长的“Z”形,其截面通常为矩形;弯槽式因具有不易“倒伏”的特点而得以广泛采用。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通风槽板在流动阻力、冷却效率以及紊流噪音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以上可知,构成电机径向通风系统的通风槽板是电机空冷系统的一个重要冷却部件,但现有技术在解决电机径向通风系统的流动、冷却及噪音等方面由于其结构的优化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空气流动阻力有待减小、冷却效率有待提高、通风噪音有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它是对空冷电机径向通风系统的通风槽板进行改进,从而减小电机径向通风的流动阻力、提高冷却效率、降低通风噪音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径向通风冷却电机技术方案是:一种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它包括通风槽板,定子,通风沟,转子,机壳;所述的通风槽板由冲片和撑片组成;撑片为流线型,分组固定在冲片上;通风槽板嵌入定子的通风沟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有附加技术特征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其撑片与冲片的固定是焊接或铆接或螺栓连接。
所述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其撑片在冲片上的分组固定是:有一组撑片位于冲片的齿部中心线上;有一组撑片位于冲片的轭部并靠近齿根处;还有一组撑片对称分布于中心线两侧,其中位于中心线上且靠近冷却空气出口处。
所述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其位于冲片的轭部并靠近齿根处的撑片,对称分布于中心线两侧,且与中心线呈10°~30°夹角。
所述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其撑片的流线型是两侧面为弧形面的曲面体,该曲面体为圆柱体或类圆柱体,满足下述三个尺寸参数:
1)、H<通风沟宽度,其中H为撑片高度;所述通风沟宽度小于等于12毫米。
2)、L/e≤5其中e为曲面体横断面曲面的短轴半径为2-8毫米,L为曲面体横断面曲面的长轴半径,。
所述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其撑片流线型曲面体首尾为尖头或圆弧形。
所述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其冲片和撑片的材料选自导热性能良好、可焊性能良好的金属,两者的连接为焊接。
所述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其冲片和撑片的材料选自导热性能良好的一种或两种金属,两者的连接为铆接。
所述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其冲片和撑片的材料选自铜,或不锈钢,或铝合金。
本发明的径向通风冷却电机效果显著。因采用了流线型撑片,使得电机运行期间的通风阻力得到显著降低,冷却空气的流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由于空气流动阻力的减小,使得在风机功耗相同的条件下,将有更多的冷却空气进入通风沟内参与热交换,从而提高了风机的冷却效率;此外,流线型撑片的导流作用,还能有效削弱通风沟内的漩涡、改善出风口气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这些因素在降低通风噪音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同传统的通风槽板相比,本发明在流动、冷却及噪音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优化,适合在大、中型空冷电机径向通风系统中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径向通风冷却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风槽板部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冲片正视图;
图4为流线型撑片示意图;
图5为通风槽板部件周向单元正视图;
图中各图号对应的名称为:1-通风槽板,2-冲片,3-撑片,其中:3a、3f-撑片(位于冲片2的齿部中心线上),3b、3c-撑片(位于冲片2的轭部并靠近齿根处),3d、3e-撑片(对称分布于中心线两侧,其中3f位于中心线上且靠近冷却空气出口处),4-定子,5-通风沟,6转子,7-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