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切割白水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0562.7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民;郑尚钦;李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18 | 分类号: | G05B19/18;B23K26/3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彦峰;徐宏 |
地址: | 610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切割 白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价证券中白水印的加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激光切割白水印方法。
背景技术
白水印,亦称高光水印,在圆网的特定部位以点焊或电铸的方法添加金属片或金属丝,形成清晰的凸出图案,造纸时该区域纤维沉积少,形成局部微薄,有良好透光性的清晰水印图案。白水印金属模片按图案可分为单体简单的白水印金属模片(如“5”),和多字体组合复杂的白水印金属模片(如“100”)。
白水印作为一项独特的高新防伪技术,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因此要求纸张上的每个白水印图案边缘清晰,一致性好,不能有穿孔、残缺等现象,所以白水印金属模片的制作工艺时控制纸张白水印形成效果的关键环节。
现有的白水印制作工艺主要有:电化学腐蚀、电火花切割和模具冲压等。
电化学腐蚀的白水印金属模片,由于受腐蚀工艺的影响,常造成白水印的边缘轮廓损失;电火花线切割白水印金属模片的边缘轮廓好,但是在切割如“0”字等封闭式图案时,工艺太复杂,加工效率低,不能满足大生产的需求。
模具冲压方式制作的白水印金属模片,由于冲压的缘由,白水印金属模片会存有坡面、毛刺,两面的边缘受剪切力影响,一面边缘下凹形成坡面,一面边缘凸起形成毛刺;并且开发白水印冲压模具的时间周期长,不适应现在产品种类多、产品量小的市场特点;开发白水印冲压模具工序复杂,需要外协配合,不利于防伪资料的保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加工白水印金属模片的不足,提供一种激光切割白水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激光切割白水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测量白水印图案;b、根据测量图案在电脑上绘矢量图;c、识图,在数控机床上用激光切割机切割金属板材形成白水印模片。
优选地,金属板材的厚度为0.2-1mm。
优选地,激光切割机的功率为200W-400W。
优选地,激光切割机切割速度为80mm/min~150mm/min。
优选地,所述金属板材为紫铜板,激光切割机的功率为250W-290W,频率为80Hz-120Hz。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激光切割的白水印金属模片个体形状差异比模具冲压的白水印金属片更小,光洁的切割面没有冲压造成的毛刺,可以有效解决白水印挂浆的问题,减少白水印穿孔、残缺等纸病,提高纸张的质量;采用激光切割的激光割缝细、速度快,引起的材料变形小;加工周期短;方便设计人员自主开发白水印模片,无需外协,保密性好;适用于各种图案的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的激光切割白水印方法,加工数字“200”的白水印技术模片。
首先测量需要加工白水印模片的数字“200”的图案;
然后采用CAD或corelDRAW等图形处理软件处理图片,形成矢量图片无缝对接;
选用厚度为0.7mm的紫铜板固定在数控机床的二维移动平台上,二维平台的移动精度达到0.01mm,平台移动范围500mm×350mm;
将绘制图形输入数控机床,控制激光切割机连续、自动的切割紫铜板形成白水印模板,其中激光的功率为250W,频率为110HZ,切割速度为120mm/min。
在白水印模片切割完成后进行挑选,存储工作。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2
采用本发明的激光切割白水印方法,加工数字“8”的白水印技术模片。
首先测量需要加工白水印模片的数字“8”的图案;
然后采用CAD或corelDRAW等图形处理软件处理图片,形成矢量图片无缝对接;
选用厚度为1mm的紫铜板固定在数控机床的二维移动平台上,二维平台的移动精度达到0.01mm,平台移动范围500mm×350mm;
将绘制图形输入数控机床,控制激光切割机连续、自动的切割紫铜板形成白水印模板,其中激光的功率为280W,频率为107HZ,切割速度为150mm/min。
在白水印模片切割完成后进行挑选,存储工作。
采用上述实施例制作出的白水印模片,经过测试,其表面粗糙度平均值在2.6um左右,小于采用模具冲压或腐蚀等工艺制作的白水印模片,满足了白水印制作的工艺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5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