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香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4427.1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强;刘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制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3/10 | 分类号: | C11D13/10;C11D1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09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香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合成香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化洗涤行业中,按照活性物的组成可以把香皂分成一般香皂和合成香皂。一般香皂中的活性物以高级脂肪酸盐类的皂类表面活性剂为主,此类香皂皂体的塑性较好,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成型。合成皂是指皂类表面活性剂与具有钙皂分散能力的非皂类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复配而成的产品,也包括不含皂类表面活性剂的其它具有钙皂分散能力的非皂类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复配而成的产品。合成香皂中的非皂类表面活性剂一般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皂类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此类合成皂皂体的塑性较差,在加工过程中不容易成型。
在现有技术中,各种合成香皂均采用常规的香皂制备工艺进行生产,基本步骤是将各组分原料按比例称取加入到常规制皂用的捏和机中,捏和搅拌混合均匀;将捏和搅拌混合均匀后的物料,进入碾磨机中,进行皂体碾磨;将研磨后的皂体,进入真空压条机,进行真空压条;压条机压出的长条皂体直接进入打印机打印,得到成型的皂体。
然而在实际制备过程中,由于皂类表面活性剂的塑性较好易于成型,而非皂类表面活性剂的塑性较差不易于成型,采用常规的香皂制皂方法来生产非皂类表面活性剂为主的合成香皂,制得的香皂皂体粗糙、皂体表面易出现气泡和白芯等现象,皂体外型并不美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皂体遇水容易产生糊烂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香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皂体表面光滑、打印效果较好、外型美观,而且皂体入水后不出现糊烂。
本发明中,对合成香皂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a)将合成香皂的各种原料按比例称取,加入到常规制皂用的捏和机中,捏和搅拌混合均匀,其中捏和搅拌时间为10~15分钟、捏和搅拌温度为30~35℃;
(b)将捏和搅拌混合均匀后的物料,进入碾磨机中,进行皂体碾磨,碾磨后皂片的厚度为0.2~0.4毫米;
(c)将研磨后的皂体,进入真空压条机,进行真空压条,其中压条炮头出口温度控制在35~40℃,压条机通冷却水温度控制在2~10℃;
(d)压条机压出的长条皂体直接进入打印机打印,得到成型的皂体,其中打印时模具的温度在-15~-25℃。
常规香皂生产中,捏和拌料步骤中捏和搅拌时间通常为3~5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如果时间过短则物料难以搅拌均匀,如果时间过长则皂体易发烂导致无法成型,而且常规香皂生产中对搅拌温度没有特殊要求。而在本发明中,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克服了本领域中关于香皂皂体物料捏和搅拌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的技术偏见,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捏和搅拌时间在10~15分钟,这样不但有利于物料搅拌均匀,而且通过物料间粒子的摩擦产生一定的粘合度更利于皂体成型;同时,把搅拌温度控制在30~35℃将更加有利于皂体成型,本发明中的搅拌温度可以通过调节搅拌机的夹套保温水的温度来进行控制。
常规香皂生产中,对碾磨后皂片的厚度并没有特别要求。而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碾磨机中辊筒的间距来控制碾磨后皂片的厚度在0.2~0.4毫米,以保证皂体的细腻程度。
常规香皂生产中,压条炮头出口温度控制在50~60℃,压条机通冷却水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于富含皂类表面活性剂的普通香皂,合成皂在相对偏低的炮头出口温度下更易出条。因而在本发明中,压条炮头出口温度控制在35~40℃,同时压条机通冷却水温度控制在2~10℃,以便保证能够顺利出条。
常规香皂生产中,打印机的皂体模具内装有通冷冻剂装置,对模具进行冷却,打印时模具具体温度并不进行控制。而在本发明中,通过调节皂体模具内的通冷冻剂的温度,控制打印时模具的温度在-15~-25℃,使得皂体打印字体清晰且更易脱模。
本发明所涉及制备的合成香皂,可以是常规的含皂类表面活性剂与具有钙皂分散能力的非皂类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复配而成的合成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制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