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麝香熊羚丸在制备治疗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2421.0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华;徐福莺;刘钟琳;姜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35 | 分类号: | A61K36/835;A61P9/10;A61K31/575;A61K33/22;A61K35/32;A61K35/55;A61K35/5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巍 |
地址: | 201400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麝香 熊羚丸 制备 治疗 冠心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涉及麝香熊羚丸在制备治疗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一直是位列其他疾病之前,而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中国冠心病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患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每年因胸痛怀疑冠心病就症人数超过1亿人次,每年医院仅心肌肌钙蛋白I一项临床检测就在千万次。据IMS统计,2003年,心血管类药物在全球药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6.09%,市场规模为750亿美元。
治疗冠心病常用药物有钙拮抗剂具有抑制Ca^2+内流的作用,改变心肌、平滑肌的兴奋一收缩偶联过程,松弛血管平滑肌,减轻后负荷,降低血压等等。但是,临床应用钙拮抗剂一般治疗量,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外周水肿、便秘、头晕、面部潮红、头痛、皮疹及心悸等。又如噻氯匹定治疗冠心病中患者的短期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为46%,其中,腹痛、腹泻最常见,占14%,其次是粒细胞减少(10%)和肝功能异常(7%)。再有,麝香保心丸患者使用的头痛发生率1.2%。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麝香熊羚丸”作为中药产品,由人工麝香、冰片等组成,具有芳香宽胸、辟秽戒毒功效,现主要用于热毒口疳,暑热痧胀,呕吐腹泻和晕船。临床应用至今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目前,在“麝香熊羚丸”药理研究方向也主要着重于抗炎、镇痛、镇静、解痉作用以及增加胃肠道推进功能和对回肠平滑肌呈现双向作用的研究。
本发明人对“麝香熊羚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进行了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麝香熊羚丸”对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有一定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究设计麝香熊羚丸在制备治疗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麝香熊羚丸在制备治疗冠心病药物中的应用。
麝香熊羚丸按下列重量配比的组成成分为:
含量mg/丸
人工麝香 0.05—0.15
蟾酥 0.1—0.3
熊去氧胆酸 1.0—3.0
羚羊角粉 0.5—2.0
冰片 0.5—2.0
沉香 1.0—4.0
硼砂 1.0—4.0
紫苏油 0.02—0.1
广藿香 0.1—0.4。
本发明人对麝香熊羚丸作了以下研究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试验显示:预先给予麝香熊羚丸95,190mg·kg-1或麝香保心丸可显著减小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P<0.01)。心肌梗死组大鼠的血清CPK和LDH活力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而升高的酶活力可以被预先给予麝香熊羚丸或麝香保心丸所降低(P<0.05,P<0.01)。心肌梗死组大鼠的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峰值(Peak)、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最大缩短速率(Vmax)明显降低(P<0.05,P<0.01),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P<0.01)。预先给予麝香熊羚丸95,190mg·kg-1或麝香保心丸可使降低的+dp/dtmax和Vmax明显升高(P<0.05,P<0.01),升高的LVEDP明显降低(P<0.05,P<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2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互式玩具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同轴电缆剥线机的旋转刀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