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包覆超微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1332.4 | 申请日: | 2007-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明;葛晓陵;张卫东;胡坪;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坪;葛晓陵;张卫东;王义明;张川 |
主分类号: | A61K36/00 | 分类号: | A61K36/00;A61K9/16;A61K47/12;A61K47/36;A61K47/38;A61K47/42;A61K47/44;A61K47/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履忠 |
地址: | 200237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包覆超微 中药饮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微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表面包覆超微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如原料的地域性、组成的复杂性、复方配伍的多样性等,使中药的加工缺乏科学的、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及系统的量化指标,产品仍多是传统的丸、散、膏、丹类剂型,使得市场竞争能力差,很难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继承发扬中医药的优势特色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我国传统中药向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使中药的加工成为“有效、安全、可控”现代化加工技术,成为我国民族产业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纳米及超细加工技术迅猛发展,将中药超微化成为中药加工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中药的超微化,可以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得到迅速、充分地提取,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相关的发明专利,如:《微米中药片剂及其制备方法》(01106566.4)、《微米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01106567.2)、以及《中药超微颗粒加工工艺》(01114467.X)等,对中药的现代化加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大部分中药在经过超微化加工后,都能达到所描绘的细胞级粉碎。但细胞内所含的中药有效成分,如:多糖、总甙、多萜、挥发油以及其他药效成分在能得到迅速提取的同时,也极容易产生分解、挥发、氧化或污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药的有效使用。中药超微化后的成分保持,成为现在中药制备领域必须要攻关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包覆超微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在中药粉碎、压片及储存过程中,防止中药有效成分挥发、氧化、分解或被污染,确保中药有效成分的完整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表面包覆超微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包括炮制、粗粉碎、超微粉碎、压片或造粒步骤,在所述超微粉碎步骤的同时,引入表面包覆剂,该表面包覆剂在中药颗粒表面形成保护层。
本发明的表面包覆超微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不仅使中药原料的有效成分得到保持,而且改善了超微化中药粉体的流动性,使其不再容易结团结块,也不再容易吸潮。此外,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超微中药饮片使用方便、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可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表面包覆超微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包括炮制、粗粉碎、超微粉碎、压片或造粒步骤,在超微粉碎加工的同时,对中药颗粒表面进行包覆改性,以防止有效成分的流失或氧化分解,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首先对中药进行清洗、干燥,按常规工艺进行规范化炮制加工,这是中药饮片加工的基础。
2.将炮制加工后的中药进行粗粉碎,粗粉碎采用机械粉碎进行,粉碎成颗粒度为20~80目的粗颗粒,以进行超微化加工。
3.超微化加工是根据中药材不同的可粉碎特点,将它们分别加工达到所能达到的细度。对矿物类较好粉碎的药材,采用直接气流粉碎方法,加工到微米或亚微米(一般在75μm以下,0.1μm以上);植物类中药采用机械粉碎结合气流粉碎的方法(或机械粉碎结合振动粉碎),加工到微米级(75μm以下,1.0μm以上);对动物类中药,在冻干的基础上,采用机械粉碎结合振动粉碎的方法进行,加工到75μm以下至5-10μm以上。
4.在超微化加工的同时,为防止有效成分的流失或变化,对中药颗粒表面进行包覆改性,使中药有效成分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持。
对矿物类中药,表面包覆和中药超微化同一过程。根据粉碎中药的种类和细度要求,表面包覆剂用量为0.1%~10%;表面包覆剂的种类为可药用的酯类包覆剂如:硬酯酸钠、硬酯酸镁等和胶类包覆剂如:阿拉伯胶、明胶等,也可以根据超微化细度和包覆程度的要求,采用一种或多种包覆剂组合使用。
对植物类中药,表面包覆和中药超微化同一过程。根据粉碎中药的种类和细度要求,表面包覆剂用量为0.1%~5%;表面包覆剂的种类为可药用的酯类包覆剂如:硬酯酸钠、硬酯酸镁等、胶类包覆剂如:阿拉伯胶、明胶等、油剂类如:菜油或橄榄油等以及其他如β-环糊精类和纤维素类,也可以根据超微化细度和包覆程度的要求,采用一种或多种包覆剂组合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坪;葛晓陵;张卫东;王义明;张川,未经胡坪;葛晓陵;张卫东;王义明;张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1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