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苯脱氢催化剂的活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9042.6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9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缪长喜;顾松园;宋磊;邬时海;廖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78 | 分类号: | B01J23/78;B01J23/90;C07C5/327;C07C15/4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苯 脱氢 催化剂 活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苯脱氢催化剂的活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苯乙烯的生产能力约为2700万吨/年,其中约占总量85%的苯乙烯单体通过乙苯催化脱氢法生产,其余15%左右通过苯乙烯-环氧丙烷联产法生产。乙苯催化脱氢所用的催化剂为Fe2O3-K2O复合型催化剂,Fe2O3为主要的活性组分,它在反应之初以Fe3+的形态存在于催化剂中。大量研究表明,乙苯脱氢反应是通过Fe3+/Fe2+之间相互转换实现的,而此种转化主要是在催化剂活化阶段完成的。因此,催化剂的活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关如何促进上述转化,人们也曾做过大量研究,如已公开的美国专利4467046、4804799、4963343、5190906等。上述专利分别报道了在Fe2O3-K2O体系中添加TiO2、CuO、Ce2O3、KFe11O17等物种能够改善Fe3+/Fe2+转化环境,较快完成转化。但对实现上述转化的基本反应:Fe2O3+H2→2FeO+H2O,H2生成量以及影响该反应的诸多因素则缺乏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催化剂活化不完全,诱导期长,催化剂初活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乙苯脱氢催化剂的活化方法。该方法具有能促进活性中心充分形成,使催化剂诱导期短,初活性高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乙苯脱氢催化剂的活化方法,将脱氢催化剂在600℃以上的反应温度、1.5∶1以上的水/乙苯重量比和70~150kPaA的压力下活化48小时以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温度的优选范围为600~620℃,乙苯空速优选范围为0.1~1.0小时-1,水/乙苯重量比优选范围为2.0~2.5∶1,反应压力优选范围为80~100KPaA,活化时间的优选范围为72~120小时。
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优化的活化方法,使催化剂的初活性明显提高,起始活化温度可以降低,从而可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满足长周期运转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绝热负压两段式反应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80℃,水/乙苯重量比为1.5∶1,乙苯空速0.25小时-1,负压为90kPaA条件下,活化时间为96小时。将乙苯与水蒸汽混合均匀后通入反应器。反应产物经冷凝后取样进行色谱分析,得到乙苯转化率、苯乙烯选择性和苯乙烯单收。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将反应温度调整为560℃,乙苯空速改为0.10小时-1,负压设为70kPaA,活化时间为150小时,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反应温度为600℃,水/乙苯重量比改为2.0∶1,乙苯空速改为0.50小时-1,活化时间为120小时,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反应温度为610℃,水/乙苯重量比改为2.5∶1,乙苯空速改为0.4小时-1,负压设为80kPaA,活化时间为72小时,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1】
则将反应温度提高到620℃,压力改为常压,活化时间为72小时,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2】
则将乙苯空速改为1.0小时-1,活化时间为48小时,其余同实施例1。
表1催化剂活化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墨印刷引线键合,密封剂和屏蔽
- 下一篇:带有改进范围的RFID芯片及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