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浆料用铜粉的表面修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4616.0 | 申请日: | 200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4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厚;李玉虎;刘志宏;张多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02 | 分类号: | B22F1/02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艾侃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浆料 用铜粉 表面 修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粉末的加工,特别是涉及到改善其性质和对粉末的包覆,更具体的是涉及对铜粉的表面修饰方法和改性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和功能化的发展,极大的带动电子浆料的发展,尤其是银系电子浆料的广泛性应用。然而由于在潮湿环境中银会发生迁移现象,从而降低了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加之银粉价格昂贵,使得开发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新一代贱金属浆料极为迫切。铜系导电浆料被认为是理想的换代产品。但铜粉由于容易被氧化从而使得浆料的导电性大大下降。因此如何提高铜粉的抗氧化能力成为关键。
目前,铜粉的主要抗氧化技术有:
(1)表面镀惰性金属
采用化学镀,真空蒸镀等方法在铜粉表面镀上一层惰性金属,通常是镀银。
(2)加入适量还原剂
在浆料制备过程中加入少量有机还原剂,如胺、醛、酚、羧酸等,将铜粉表面的氧化膜还原为金属铜,并抑制其氧化。
(3)采用偶联剂处理
采用钛酸酯或硅烷系偶联机对铜粉表面进行包覆处理。
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而且工艺较为复杂。尽管第二种方法得到的浆料导电性较好,但由于浆料在固化和在烧结过程处于弱氧化气氛时,铜粉氧化严重,使得所制电子元器件性能不佳。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92100920.8的“导电铜粉的表面处理方法”,提供了一种技术,是先用常规法除去铜粉表面的有机物,再用酸脱去铜的氧化膜,洗净至中性,然后将纯净的铜粉用偶联剂和Z B-3复合处理剂的有机溶剂稀溶液浸渍处理充分分散,得到的铜粉适用于导电油墨、导电涂料、导电粘合剂等导电铜浆的导电填料。但该方法的不足,是需用昂贵的化学试剂;更主要的是由于在酸洗阶段仅仅除去了铜粉表面的氧化膜,并未对铜粉表面的活性部分进行惰性化处理,而且酸洗后期,由于溶液体系pH的升高,铜粉表面再次被氧化,这层氧化膜属于低温氧化膜,疏松多孔,难以起到抑制氧化的作用。因而该方法不适用于导电浆料用铜粉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铜粉的抗氧化性能,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同时使其具有好的分散性。
本发明的铜粉表面修饰方法包括重结晶和有机包覆两部分,具体步骤和工艺条件如下:将铜粉加入到含分散剂的水溶液中,加入有机混酸,反应时间为30~90min;然后加入还原剂,逐渐升温至50~90℃,保温60~180min,进行重结晶反应;加入包覆剂,保温60~180min,进行包覆反应;再经液固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即可。
铜粉加入量按液固比为4~8∶1;
分散剂为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三醇、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
有机混酸为A和B的混和物,A为甲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中的一种,B为油酸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混合比为A∶B=4∶1~10∶1;
还原剂为水合肼、抗坏血酸、次亚磷酸钠、葡萄糖、甲醛中的一种;包覆剂为乙烯二胺、二甲基乙烯二胺、四甲基乙烯二胺、二乙烯二胺,三乙醇胺、六次甲基四胺中的一种或混和物。
加入量以铜粉为基准,分别为:
铜粉∶分散剂∶有机酸∶还原剂∶包覆剂(摩尔比)=1∶0.05~0.25∶0.05~0.5∶0.1~1∶0.05~0.5。
在反应过程中,最好是在系统中通入保护性气体N2、He、Ne、Ar、CO2等惰性气体,使反应在保护气氛下进行。
最佳工艺条件是:
(1)铜粉加入量按液固比为6~6.5∶1;
(2)分散剂采用丙三醇,加入量为,铜粉∶丙三醇=1∶0.05~0.1;
(3)有机混酸采用柠檬酸和油酸混合,混和比例为6~8∶1,加入量为,铜粉∶混合酸=1∶0.1~0.2,酸洗反应时间为60~90min;
(4)还原剂采用次亚磷酸钠,加入量为,铜粉∶次亚磷酸钠=1∶0.25~0.5,反应温度为65~80℃,保温反应时间为90~120min;
(5)包覆剂采用二乙烯二胺,加入量为,铜粉∶二乙烯二胺=1∶0.2~0.3,包覆反应温度为65~80℃,时间为90~120min;
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4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分散高结晶度铜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立体仓库应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