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效降解吡啶能力的广州苍白杆菌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2874.5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4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霞;孙国萍;曾国驱;许玫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11/02;C12R1/01;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07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 降解 吡啶 能力 广州 苍白 杆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高效降解吡啶能力的广州苍白杆菌新菌种。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杂环芳烃化合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因其大多具有“三致作用”,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目前杂环芳烃化合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已经造成了土壤、地下水等的严重污染。生物修复时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利用从环境中筛选的降解微生物能够有效去除污泥等环境中杂环和苯环类等污染物质。
吡啶作为最基本和典型的杂环芳烃物质而成为研究的焦点,特别是集中在纯菌株对吡啶的生物降解特性。
苍白杆菌属是由Holmes等在1988年建立的新属。细胞染色为革兰氏阴性。专性好氧,最适生长温度是20-30℃,接触酶、氧化酶阳性。不水解明胶。能利用各种氨基酸、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为碳源。但至今尚未发现苍白杆菌属中有降解吡啶的菌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高效降解吡啶能力的广州苍白杆菌新菌种。
本发明通过对广州某油渍气厂的污泥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苍白杆菌属的一个新种,经反复试验,发现该菌种具有高效降解吡啶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出的新菌种命名为:广州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guangzhouense)P2。
本发明的广州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guangzhouense)P2已于2007年12月5日保存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其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7191。
本发明的广州苍白杆菌P2从广州油渍气厂的污泥进行分离、纯化而得。其分离纯化方法如下:
首先把污泥打散,取1g污泥放在以吡啶(1g/L)为唯一的液体基础盐培养基里培养(KH2PO4 2.93g,K2HPO4 5.87g,MgSO4 0.3g,FeSO4 0.01g,NaCl2g,(NH4)2SO4 5g,微量盐溶液2mL)。固体培养基中加入16g琼脂。微量盐溶液(mg/L):MoO3 4mg,ZnSO4·5H2O 28mg,CuSO4·5H2O 2mg,H3BO34mg,MnSO4·5H2O 4mg,CoCl2·6H2O 4mg).培养一段时间后,转接到浓度分别为2g/L,3g/L,4g/L,5g/L进行驯化.从5g/L的培养基里取1ml到以吡啶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基础培养基中培养,挑取单菌落在以吡啶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基础培养基上划线纯化,直到平板上为单一的纯菌落即为纯菌。
本发明的广州苍白杆菌P2具有如下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
菌体的形态特性:
a.采用常规的细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广州苍白杆菌P2的细胞为革兰氏阴性,杆状,大小为,菌体0.4~0.8×1.6~2.2μm,周身鞭毛。
b.菌落的形态特性:
在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h后,菌落形态为圆形,无色,透明,菌落直径为1-2mm。
主要的生理生化特性:
严格好氧生长,氧化酶和接触酶都为阳性。不能水解明胶。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广州苍白杆菌P2与苍白杆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很相似。
本发明广州苍白杆菌P2分子分类地位:
采用DNA小量提取方法提取细菌总DNA。采用16S rRNA通用引物27F和1522r扩增其16S rRNA基因;将PCR产物直接测序,将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输入GenBank,通过Blastn程序对数据库中的所有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本发明广州苍白杆菌P2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苍白杆菌属的已有模式菌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与O.aqua-oryzae DSM 17471T的序列相似性为97.4%。同一菌种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应大于97.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室外机冷媒注入用工艺管组件
- 下一篇:透水性混凝土及路面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