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1205.6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8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贺维国;姚兰;宋仪;周华贵;黄家成;邢永辉;徐玉峰;陈宏;王怀东;彭红霞;张淑霞;丁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47100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全暗挖法施做 地铁 车站 换乘 节点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铁发展迅速,地铁平行、交叉(高低错开)汇合形成地铁换乘的车站也越来越多。换乘站一般属于两条或多条地铁线,不同的地铁线往往不同期施工,此处暂时称作为初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因此在初期施工时需要预留远期换乘节点。目前换乘节点的施工主要采用全明挖法,具体做法是:在初期施工时,就用明挖法把远期的换乘节点一起完成,远期施工时只需施工换乘节点以外的部分即可。这种方法在国内的运用极为普遍,但该方法初期投资大,仅适用于能够采用明挖法施工的条件下,且若受环境的限制,初期车站施工时换乘节点部分只能采用暗挖法施工时,前述的方法就不再适合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既能达到远期预留的目的,又能有效地节省初期投资,还能有效减小投资风险;施工期间,对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其它周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先采用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并预留好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接口;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时在初期的预留条件基础上以暗挖方式完成换乘节点。
作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采用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的同时施作初期地铁车站的结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和远期地铁车站所必须的支挡结构,结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包括初期地铁车站的墙、柱等。
作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初期地铁车站的结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可结合远期地铁车站的永久结构支撑体系一起施工。
作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地质较差时可在初期地铁车站施工的同时对远期地铁车站部位进行局部加固和改良。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时,同时施工节点范围内远期地铁车站必需的支挡结构,为远期地铁车站施工做好前期准备;施作初期地铁车站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应考虑远期托换的可能,目的是在远期施工时,当暗挖掏空预留换乘节点处的土体后既有车站荷载竖向受力托换体系仍能保持稳定,以保证远期施工不会影响既有地铁线的安全运营。当地质很差时,还可以在初期地铁车站施工的同时对远期地铁车站部位进行局部地层加固。
与现有全明挖法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换乘节点,对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基本没有影响。
2.在节点预留上,初期主要是预留远期规划地铁线的必要的支挡结构和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初期投入很少,经济性突出。
3.初期只施做必要的支挡结构及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前期工程量小,后期施工更方便、灵活;同时即使规划调整,损失的工程量也不大,大大地降低了投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两条地铁线垂直交叉换乘节点预留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两条地铁线垂直交叉换乘节点预留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列实施例将更易于理解本发明,给出实施例是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工程概况
林和西站是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首通段的控制工程,车站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重要的核心区,环境条件复杂:四周高楼林立、交通非常繁忙的天河北路横跨车站、天北北路路面下下有煤气、电力、雨污水管等各类管线近二十余根,最大管线断面2.0×2.5米。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了明暗挖结合的型式,南北两端主体结构采用地下双层明挖框架结构;中间横跨天河北路段采用暗挖梁柱式双联拱隧道,隧道总长50.8米。
在中间暗挖双联拱隧道内,采用本发明,为远期规划九号线预留了换乘节点。
2、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在本工程的实施情况
根据广州市地铁规划,地铁三号线与九号线在林和西站换乘,换乘节点预留在现阶段交通非常繁忙、地下管线密集的天河北道路下。按按规划,先施工三号线,但需预留九号线的施工条件。三号线施工时,车站的南北两端采用都明挖法施工,中间横跨天河北路段采用暗挖双联拱隧道法施工。在三号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同时完成远期九号线施工所必需的围护桩,三号线隧道中立柱底部锚入九号线隧道底板以下,有效保证了远期九号线施工时三号线隧道结构的竖向支撑体系受力可靠。另外,在地质较差的部分,预先进行了加固处理,以保证远期九号线顺利施工。目前该站三号线施工已经完成,届时九号线施工时只需用暗挖法下穿九号线预留的通道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1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 下一篇:一种气压式自动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