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体系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0653.6 | 申请日: | 200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仁;徐宏彬;杨爱武;笪文忠;姚小利;柏基业;李栋;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0/06 | 分类号: | C08F110/06;C08F4/654;C08F2/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王鹏翔 |
地址: | 210048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动 聚丙烯 聚合物 催化剂 体系 应用 | ||
1. 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其中组分A是Ti负载于氯化镁中,其为含有钛、镁、卤素、多元羧酸酯和有机磷化合物成份的固体催化剂,或采用烷氧基镁化合物;其特征该催化剂体系还包含B、C组份:
组分B为是有机铝化合物,在催化剂体系中起引发作用的三乙基铝或三甲基铝;
组分C为外给电子体,为有机硅烷类化合物具有式(I)RSi(ORI)3,其中,R为直链或支链的C1~C8的烷基、C6~C10环烷基或C6~C10芳香基,RI为C1~C5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上述的催化剂A、B、C组分的配比是:Al/Ti比为20~250∶1;Al/Si比为5~50∶1;以上比例单位为mol/mol。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其特征是Al/Si比优选7~15∶1之间;Al/Ti比优选50~200∶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其特征是外给电子体有机硅烷类化合物为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环戊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叔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环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
4. 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催化剂组分B与组分C混合接触后与组分A同时加入反应釜与丙烯接触并产生聚合反应,可采用预聚合后再与丙烯接触进入聚合装置进行聚合反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是此催化剂体系在丙烯聚合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来实现,如连续法、间歇法的液相本体聚合、气相聚合和超临界聚合以及采用不同的组合形式的聚合工艺。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是由上述催化剂组应用时用氢调法直接生产出MFR在10~400g/min的聚丙烯均聚物、抗冲共聚物、与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是采用二个液相聚合釜和二个气相聚合釜四釜串联,Ziegler-Natta型催化剂N或TK260,Ti含量以2.2%重量比计;助催化剂:三乙基铝(AT),使用前用己烷配制其安全浓度0.88mol/L;给电子体:硅烷给电子体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OF(I),使用前将其稀释成110mmol/L的己烷溶液;均聚聚合,N催化剂以总量1.5g/小时连续加入第一液相聚合釜D201,三乙基铝和硅烷按Al/Si/Ti比例为150mol/10mol/1mol的比例用计量泵分别加入聚合釜(D201),同时聚合釜(D201)加入丙烯聚合釜的液位为40~80%之间,聚合温度控制在68±2℃进行本体聚合,搅拌速度为400转/分,平均停留时间为20-60分钟,D201单元氢气气压控制在0~30%(V/V),聚合釜(D201)出来的物料进入第二聚合釜(D202)。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流动聚丙烯聚合物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是第二聚合釜D202的液位为40~80%之间,聚合温度控制在63±2℃进行本体聚合,搅拌速度为400转/分,平均停留时间为20~60分钟,聚合釜(D202)单元氢气分压控制在0~30%(V/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06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