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虫螨腈有效成份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9136.7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5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武;苏连碧;樊小龙;张秋芳;薛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少武 |
主分类号: | A01N47/34 | 分类号: | A01N47/34;A01P7/04;A01N43/36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32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兴庆***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虫螨腈 有效 成份 杀虫剂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虫剂组合物,具体是以虫螨腈A与氟铃脲B组合为有效成份,可防治农业上较难防治的十字花科蔬菜的甜菜夜蛾的一种含有虫螨腈有效成份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对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毒有机磷农药由于毒性和环境问题而逐渐被淘汰。近几十年来研究开发了许多新型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以代替高毒有机磷农药,我国农药品种和剂型很多,但是多以乳油剂和可湿性粉剂剂型出现。由于乳油剂型再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苯类化合物,可湿性粉剂存在生产和农田施药中药物粉尘很容易对操作人员和生产人员、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而且植物吸收的有效利用率低、农药残留时间长,又不易清除等缺。
虫螨腈,英文通用名称:chlorfenapyr
其它名称:除尽,溴虫腈
结构式
实验式:C15H11BrClF3N2O
相对分子质量:407。62
众所周知的虫螨腈单一品种具有以下作用:
虫螨腈为新型吡咯类杀虫、杀螨剂。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对作物安全,防治小菜蛾具有防效高、持效期长、用药量低等优点。
氟铃脲,英文名:Hexaflumuron
化学名称:1-[3,5-二氯-4-(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
结构式:
分子式:C16H8Cl2F6N2O3
分子量:461.1
氟铃脲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为杀幼虫剂,用于棉花马铃薯及果树防治多种双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棉铃虫。
众所周知甜菜夜蛾是近年来比较难防治的一种虫害,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该虫属间歇性猖獗为害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情况差异较大,近年该虫为害呈上升的趋势。十分猖獗,很难防治。
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份。但是新的有效成份的开发陈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因次,对于作用机制相同,不同品种的成份进行混配,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如果有合理的配比,常常可以产生增效作用。使田间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的作用。表现出1+1>2的结果。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连续使用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次数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等等。而通过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成的杀虫剂能够有效克服以上缺点。同时利用两种活性成份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效,减少有效成份用量,节约成本,延缓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对十字花科蔬菜的甜菜夜蛾防治效果好,无环境的污染,减少有效成份用量,节约成本,延缓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的一种含有虫螨腈有效成份的杀虫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杀虫剂组合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有虫蟎睛的有效成份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在于由A组份虫蟎睛和B组份氟铃脲组合,杀虫剂组合物按质量份为A组份∶组B份=50份~1份∶1份~50份。A组份虫蟎睛和B组份氟铃脲的活性成份按质量份,其含量为1份~99份,其余为辅料。
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复配时还包括有辅料,其辅料指乳化剂、分散剂、助剂、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增稠剂,当A组份、B组份与辅料混合后可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粉剂、水乳剂,复配时辅料中取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使用,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剂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少武,未经张少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9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