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及其双层迷宫式滴灌带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917.0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国 |
主分类号: | B29C69/02 | 分类号: | B29C69/02;B29C47/22;B29C47/56;B29C47/86;B29C47/88;B29C43/44;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芜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迷宫 滴灌 设备 及其 双层 | ||
1.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包括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挤出机至少是两台,第一挤出机(2)和第二挤出机(31)上分别安装料斗,第二挤出机(31)上安装双料共挤模头(4),双料共挤模头(4)有模芯(35),模芯(35)外周安装调整环(34),模芯(35)与调整环(34)之间设有间隙,调整环(34)一侧与共挤模头体(38)连接,共挤模头体(38)内安装外螺旋体(37),外螺旋体(37)内安装内螺旋体(36),内螺旋体(36)外周上开设第一螺旋槽(41),外螺旋体(37)外周上开设第二螺旋槽(39),内螺旋体(36)上开设原料通道(42),内螺旋体(36)一端安装第二连接管(3),共挤模头体(38)上安装第一连接管(40),第一连接管(40)与第一挤出机(2)连接,第二连接管(3)与第二挤出机(31)连接,第二挤出机(31)一侧设置牵引架(22),牵引架(22)上安装支架(12),支架(12)上安装成型轮(10)和成型滚压轮(9),支架(12)与冷却箱(13)连接,牵引架(22)上安装牵引装置(14),牵引架(22)靠近第二挤出机(31)一侧依次安装真空泵(28)、水泵(27)、冷却水箱(25)、冷却风机(24)及牵引电机(23),牵引电机(23)通过传动件(15)与牵引装置(14)连接,真空泵(28)通过管道与成型轮(10)和冷却水箱(25)连接,水泵(27)通过管道与成型轮(10)、冷却水箱(25)及成型滚压轮(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共挤模头(4)上安装风环(6),风环(6)通过管道与风环电机(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冷却水箱(25)内安装第一导轮(26)和第二导轮(4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调整环(34)上安装第一热电偶(46),共挤模头体(38)上安装第二热电偶(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模芯(35)上开设第一通气孔(48),内螺旋体(36)上开设第二通气孔(43),第二通气孔(43)的一端与第一通气孔(48)连通,第二通气孔(43)的另一端位于内螺旋体(36)的一侧,第二通气孔(43)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在水平方向设有倾斜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内螺旋体(36)外周一端开设储料槽(47),内螺旋体(36)外周上开设的第一螺旋槽(41)的深度由左至右逐渐变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内螺旋体(36)外周上开设的第一螺旋槽(41)的深度小于外螺旋体(37)外周上开设的第二螺旋槽(39)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制造的双层迷宫式滴灌带,包括滴灌带空腔(55),其特征在于:滴灌带空腔(55)周圈至少由两层壁构成,滴灌带的一侧设置迷宫流道(50),迷宫流道(50)的一端设置进水口(51),进水口(51)与滴灌带空腔(55)相通,迷宫流道(50)另一端设置出水口(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滴灌带空腔(55)的周圈壁设置外层(53)和内层(54),外层(53)采用回收塑料原料制作,内层(54)采用新塑料原料制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制造迷宫式滴灌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滴灌带空腔(55)的周圈壁设置外层(53)和内层(54),外层(53)的厚度大于内层(54)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国,未经李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9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