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用车座椅后护板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822.9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解卫东;宋协文;刁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正海兴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2 | 分类号: | B29C70/42;B60R13/02;B60N2/44 |
代理公司: | 烟台同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爱萍 |
地址: | 2655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座 椅后护板 及其 生产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内饰护板及其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乘用车座椅后护板及其生产工艺,属于车辆内饰护板产品加工生产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产品的重要部分,是汽车档次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普通汽车的座椅一般不配备后护板,只有高档次的轿车,特别是有座椅安全气囊的豪华轿车,才配备这种既高度安全又美观大方的产品;现有的汽车内饰护板主要有木粉板成型、ABS+PC注塑成型、复合材料热压成型等几种,它们普遍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如装配繁琐,效率低,刚性差,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冲击力;安全生低,没有相应的延展缓冲性能;尺寸和性能的稳定性较差;不能再生利用或有效降解,易造成垃圾污染,不利于环保。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易于装配、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美观大方的座椅后护板及其生产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用车座椅后护板,主要包括由热固性木纤维复合胶毡为原材料,用热模法制作而成的护板骨架,护板骨架的外表面附有包覆层,用胶粘剂粘结,护板的正面安装储物兜,背面安装装配固定夹,其特殊之处在于,座椅后护板与座椅之间仅靠护板背面的装配固定夹固定,护板骨架的两侧具有翻向背面、呈自由稳定状态的延伸护翼。
上述乘用车座椅后护板的生产工艺,采用新型的热固成型工艺和倒置复合工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骨架成型:将预处理过的热固性木纤维复合胶毡铺装在加热至150-400℃的成型模具下模,然后合模,在4-12Mpa压力下分3-4次保压50-250S后启模,取出成型的骨架;
(2)、包覆层复合:在预处理过的骨架复合面上喷涂胶粘剂,严格放置后将预先处理的包覆层覆在骨架表面,置于倒置的15-60℃恒温模具中,合模在4-12Mpa压力下保压20-80S后启模,取出后护板半成品;
(3)、成品制作:将上述的座椅后护板半成品进行修整、包边,安装附件。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显著效果是:选材独特,外形浑然一体,美观大方,档次高;结构合理,便于装配;刚性好、安全性高,能够满足刚性、撞车、落镖、落球、摆动等多项按照欧洲标准进行的性能试验指标要求,又能满足气囊爆破、整车前/后碰撞的要求,并具有粉碎性断裂的特点;性能及尺寸的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多项按欧洲标准进行的仿气候试验的要求;材料能再生、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满足环保要求。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其作进一步详细地阐述。
本发明所述的乘用车座椅后护板骨架是由热固性木纤维复合胶毡为原材料,用热模法制作而成的;护板骨架的外表面附有包覆层,用胶粘剂粘结;护板骨架的两侧具有翻向背面的延伸护翼;护板的正面安装储物兜,背面安装装配固定夹。产品在装配时仅靠背面上的装配固定夹固定,其良好的刚柔度及稳定的性能就能使延展护翼保持在自由稳定的状态。
上述的座椅后护板是按如下步骤进行加工制作,具体为:首先将热固性木纤维复合胶毡进行严格的恒温、恒湿预处理,然后将其铺装在被加热到150-400℃的成型模具的下模,然后合模,在4-12Mpa压力下分3-4次保压共50-200S后骨架成型,将其修整后待用;在骨架复合面上喷涂胶粘剂,严格放置后将预先处理的包覆层覆在骨架表面,置于倒置的15-60℃恒温模具中,合模在4-12Mpa压力下保压20-80S后完成包覆层与骨架的复合;将上述的座椅后护板半成品进行修整、全机械包边,安装附件后即为本发明所述的座椅后护板成品。
上述实施例制作的内饰护板成品具有外形美观大方、安全性高、环保、刚柔度好、性能稳定等特点。适宜于高档乘用车内饰座椅装配,可大大提高乘用车的安全性能与档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正海兴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正海兴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8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解制备羟基氧化镍钴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除藻型抛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