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药保鲜贮存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5376.X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双连 |
主分类号: | A23B7/00 | 分类号: | A23B7/00;A23B7/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药 保鲜 贮存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的保鲜贮存技术,具体说是一种山药保鲜贮存技术。
背景技术
山药别名野山药、怀山药、山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蓣。山药根茎棒状,长达33~66厘米,最长达100厘米以上,根少分枝,白色根着生许多须根,粘性,断面茎细长,可达丈余,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山药以块茎入药,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小便短频、遗精、白带异常、消化不良及慢性肠炎。山药在食品业和加工业上大有发展前途。山药原产亚洲,我国自古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并有野生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由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决定了难以长时间保鲜贮存,常规的冷藏保鲜技术只能保存4个月左右,不能满足人们四季食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药保鲜贮存技术,大幅度延长山药的保存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山药保鲜贮存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A、备料;选择疏松、干燥的颗粒状物作为填充物,填充物的粒径在8毫米以下;用5%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加湿填充物,加湿后填充物的湿度为65%-75%;采收后的山药去嘴后,尽快将切面蘸取石灰粉;
B、入库贮存;将上述步骤处理过的山药在恒温库中码堆,在最底层铺垫一层30-60毫米厚的加湿填充物,再铺垫一层山药,然后再在山药上铺垫一层加湿填充物(加湿填充物的厚度以能将山药完全覆盖为准),这样一层山药一层加湿填充物地铺垫多层,形成一个个码堆,码堆的宽度不超过1.5米,高度不超过1.2米。山药在恒温库中贮存期间库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3%-76%。除山药的萌芽期以外,恒温库内的温度控制在2℃,温差幅度为正负0.5℃;在山药的萌芽期恒温库内的温度控制在0.5℃-1℃。
C、贮存库灭菌处理;采用常规烟雾杀菌剂对冷库内进行空间灭菌,每20-40天对恒温库进行一次灭菌处理。
上述填充物为木屑或砂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山药的保存时间可以由常规冷藏的4个月左右延长到14个月左右,保存时间大为延长,满足了人们四季食用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备料;选择疏松、干燥的木屑或锯末作为填充物,用筛孔直径8毫米的筛子过筛,去掉杂质;用5%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加湿木屑,将湿度计插在木屑中测量湿度为65%-75%;采收后的山药去嘴后,尽快将切面蘸取石灰粉,如山药上还存在其他断面或机械伤口,也同样需要在表面上蘸取石灰粉,这样可以防止切面或伤口氧化变质;
B、入库贮存;将上述步骤处理过的山药在恒温库中码堆,在最底层铺垫一层30-60毫米厚的湿木屑,再铺垫一层山药,然后再在山药上铺垫一层湿木屑,湿木屑的厚度以能将山药完全覆盖为准,这样一层山药一层湿木屑地铺垫多层,形成一个个码堆,码堆的宽度不超过1.5米,过宽则容易腐烂,高度不超过1.2米,过高则容易压坏底层的山药;山药在恒温库中贮存期间库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山药的萌芽期为每年的3月4日到4月5日,在此期间恒温库内的温度控制在0.5℃-1℃,较低的温度可以抑制山药发芽,防止腐烂变质;除山药的萌芽期以外,恒温库内的温度控制在2℃,温差幅度为正负0.5℃。
C、烟熏灭菌;采用常规烟熏杀菌剂,每20-40天对恒温库进行一次灭菌处理。
实施例2:
A、备料;选择疏松、干燥的沙土作为填充物;用5%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加湿沙土,加湿后沙土的湿度为65%-75%;采收后的山药去嘴后,尽快将切面蘸取石灰粉;
B、入库贮存;将上述步骤处理过的山药在恒温库中码堆,在最底层铺垫一层30毫米厚的湿沙土,再铺垫一层山药,然后再在山药上铺垫一层湿沙土,湿沙土的厚度以能将山药完全覆盖为准,这样一层山药一层湿沙土地铺垫多层,形成一个个码堆,码堆的宽度不超过1.5米,高度不超过1.2米;山药在恒温库中贮存期间库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3%;除山药的萌芽期以外,恒温库内的温度控制在2℃,温差幅度为正负0.5℃;在山药的萌芽期恒温库内的温度控制在0.5℃-1℃。
C、烟熏灭菌;采用常规烟熏杀菌剂,每30天左右对恒温库进行一次灭菌处理。
上述步骤B中,山药的萌芽期因南北地区差异会有所不同,具体操作时以当地的山药的萌芽期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双连,未经刘双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