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中国红豆杉细胞诱导产生紫杉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2711.0 | 申请日: | 200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高明波;钟建江;虞星炬;金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4 | 分类号: | C12N5/04;C12P1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 驰;周秀梅 |
地址: | 11602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中国 红豆杉 细胞 诱导 产生 紫杉 方法 | ||
1.一种利用中国红豆杉细胞诱导产生紫杉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国红豆杉细胞置于其常用培养基中培养,细胞接种量为50~200g/L湿重,在细胞指数生长初期,于每升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1~2000μM的诱导剂、50-200g的无菌吸附剂和10~50g的糖;在细胞指数生长中期,再次加入浓度为1~2000μM的诱导剂;所述诱导剂为非生物诱导剂或真菌诱导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生物诱导剂为硝酸银、水杨酸或茉莉酸及其衍生物,所述糖为蔗糖或葡萄糖。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茉莉酸衍生物为甲基茉莉酸酮酯、2—羟乙基茉莉酸、3—氟乙基茉莉酸或2,3-二羟丙基茉莉酸。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国红豆杉细胞的培养条件为:旋转式摇床,转速60~200rpm,培养温度为20~30℃,暗培养;培养周期为15~30天,每隔10~20天传代一次。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指数生长初期是指细胞接种于培养基后的第4~10天,即诱导剂的第一次添加时间。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指数生长中期是指细胞接种于培养基后的第10~20天,即诱导剂的第二次添加时间。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次添加诱导剂和第二次添加诱导剂的期间还可添加紫杉烷的的合成前体0.25~2.0克/每升培养基。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前体为醋酸钠或苯甲酸。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为大孔吸附树脂。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国红豆杉细胞的常用培养基组成为,于M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1~1.0mg/L6—苄基腺嘌呤,0.1~0.5mg/L2,4—二氯苯氧乙酸,0.1~1.0mg/L萘乙酸,20~200mg/L抗坏血酸及10~60g/L蔗糖,pH值为5.5~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7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