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坩埚保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2408.0 | 申请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超;张辉 |
主分类号: | C03B37/08 | 分类号: | C03B37/08;C03B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125辽宁省盘锦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坩埚 保温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热量散失的保温装置,尤其是目前生产工艺并无涉及陶土坩埚及仿金埚生产玻璃纤维时的坩埚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保温装置是热水瓶保温,所使用的是真空水银玻璃密封保温,保温效果较好,其缺点是不能直接受热较高温度。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陶土坩埚及仿金埚制造玻璃纤维保温装置的空白,节约制造玻璃纤维大量损耗的电能,坩埚制造玻璃纤维,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装置,可以极大的节约制造玻璃纤维时由于坩埚电极加热产生的高温,产生的大量热量的无效损耗流失,从而相对大量节约电能的使用及损耗。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现在生产工艺中,玻璃纤维制造生产工艺落后,多年来一直有“电老虎”之称,其中生产工艺中耗电量最大的环节为电极加热熔化玻璃,玻璃熔化温度达到800摄氏度左右,由于坩埚为敞口,热量散失严重,电能损耗极为严重。现生产工艺中,生产玻璃纤维时电加热熔解玻璃时坩埚温度是通过热感应温控器对坩埚内温度进行控制,坩埚内温度被控制在780摄氏度到810摄氏度,坩埚及坩埚托架(角铁)并无保温措施,热量大量流失,使用保温装置,耐高温层使坩埚保温装置耐热,热量通过多层耐高温层后到达真空水银玻璃层隔热,真空水银玻璃外层追加一层保温层使其保温效果更高,从而达到对坩埚及坩埚托架(角铁)密封,减少热量的大量流失,使其作用于玻璃溶解,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其实际节能效果经过测试可达到35%-45%左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生产玻璃纤维过程中,使电加热熔解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不流失,使热量作用于熔解玻璃过程,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其实际节能效果经过测试可比原陶土坩埚、仿金埚生产的玻璃纤维总过程节约电能35%-45%左右,此坩埚保温装置制作简单,且可在原生产工艺中直接添加使用,使用方便。
目前市场并无坩埚保温装置,使用坩埚保温装置后,与现市场成熟工艺-金埚生产玻璃纤维相比较,有以下优点:
①与金埚生产玻璃纤维相比较,金埚生产玻璃纤维投入大,每个白金埚为27万元(其他设备除外),陶土坩埚每个为2.25元(其他设备除外)。
②与金埚生产玻璃纤维相比较,金埚生产玻璃纤维原材料为玻璃球,每吨2500-3000元,为废旧玻璃二次加工产品。陶土坩埚、仿金埚生产玻璃纤维原材料为废旧玻璃,每吨270元左右。
③与金埚生产玻璃纤维相比较,金埚生产所用原材料为废旧玻璃二次加工产品-玻璃球,已经耗费很大一部分能源,陶土埚生产玻璃纤维可直接用废旧玻璃,少一道加工工序,陶土坩埚生产玻璃纤维相对金埚生产玻璃纤维总能耗节能。
④与金埚生产玻璃纤维相比较,金埚生产玻璃纤维销售价格为4500元左右,陶土坩埚生产的玻璃纤维销售价格为2150元左右,而制造过程耗费电能基本相同。而坩埚保温器可使陶土埚生产玻璃纤维制造过程节能35%--45%,单本道生产工序(生产玻璃纤维)而言,相对产能已经接近。
综上所述,使用坩埚保温器后,陶土坩埚生产玻璃纤维较现市场成熟生产工艺--金埚生产玻璃纤维相比较,可节约总能耗15%左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坩埚保温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剖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坩埚托架下层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坩埚托架上层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把手2.耐高温材料层3.真空水银玻璃4.保温层5.坩埚保温层托架6.坩埚保温器7.坩埚托架(角铁)上层保温层8.坩埚托架(角铁)9.坩埚10.坩埚托架(角铁)下层保温层
热量大部分通过2.耐高温材料层到达3.真空水银玻璃隔热,通过4.保温层第二层隔热,达到减少热量散失效果。
热量小部分通过坩埚托架(角铁)导热,通过2.耐高温材料层、导热到4保温层,控制热量不散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超;张辉,未经张超;张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