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CO2使藻类快速增殖直接用于生物制氢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0804.X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郭祯;陈兆安;陆洪斌;虞星炬;金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P3/00;C12R1/89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驰;周秀梅 |
地址: | 11602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co sub 藻类 快速 增殖 直接 用于 生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氢,具体说是一种利用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包括大气中的CO2及工厂排放气中的CO2)使藻类快速增殖,短期内达到最佳产氢藻密度,并直接用于藻类生物制氢的方法,其可在减少二氧化碳污染、藻类培养及生物制氢等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人类社会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不断增加,最突出的是温室效应。氢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氢能的研究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生物制氢具有常温常压操作、低能耗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是符合氢能经济战略目标的理想制氢技术。
藻类可利用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自养,具有繁殖快、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某些藻类还可利用体内的可逆氢酶进行生物制氢,包括淡水藻斜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小球藻(Chlorella fusca)、海洋藻绿球藻(Chlorococcum littorale)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等。
通常实验室中培养藻类的方法采用摇瓶静置培养,接种密度为0.3×106cells/mL,培养30天后细胞密度才能达2×106cells/mL。在产氢过程中藻液还需经过离心浓缩洗涤等处理步骤,才到最佳产氢藻密度6×106cells/mL,方可进行藻类生物制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CO2使藻类快速增殖直接用于生物制氢的方法,其把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到藻培养的反应器中,使藻类快速增殖,短期内达到最佳产氢藻密度,并可直接用于藻类生物制氢的新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实验材料,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及流加营养盐的培养方式,藻细胞从接种密度(0.6×106cells/mL)10天内达到最佳产氢密度(6×106cells/mL),不必经过离心浓缩,洗涤等步骤直接用于生物制氢。
具体为:
1)以亚心形扁藻为产氢藻类,将微藻细胞接种于光生物反应器中,采用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如:大气中的CO2及工厂排放气中的CO2。)作为碳源,流加康维方营养盐快速培养藻类:
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浓度0.03~30%,气体流速为50~500ml/min;每1~10天流加加入原培养体系中所添加康维方营养盐母液体积0~10倍的营养盐母液,最好每2~5天流加0.5-2倍体积的康维方营养盐母液;亚心形扁藻接种密度为0.1×106~1×106cells/mL,平均光强为4000~6000lx,采用左右两个方向采光,温度控制在15~30℃,光暗时间比为10~24h∶14~0h;
所述光生物反应器由气源经主管路与培养单元相连接构成;
其中培养单元可为1个或1个以上的多个并联;培养单元由透明材质制成,培养单元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光源;培养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由多孔材料构成的布气器,布气器下端设置有与外管路相通的进气口;所述多孔材料为玻璃泡、筛板、珊瑚礁或气石;最好为筛板;
所述气源为相互并联的气瓶与压缩泵,它们分别通过气体控制阀和气体流量计与主管路相连通;
2)直接将藻液装入产氢反应器中,密封,置于暗处,通氮气5~30min,流速为30~100mL/min,排出体系内的氧气,整套反应体系置于光照培养箱内;暗诱导4-24h后加入解偶联剂CCCP,使其终浓度达5~25μM,10~30min后开始光照;50~200rpm/min的磁力搅拌,温度控制在20~35℃,光照强度为3000~8000lx的日光灯下连续光照产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环境友好:过程无污染,可利用气体中的产生温室效应的CO2气体作为碳源,转化为自身有机质。
2、高效、快速提高藻密度:藻细胞短期内达到最佳产氢密度。
3、高密度培养的藻可直接用于生物制氢:克服离心浓缩,洗涤并更换新鲜培养基等冗长的步骤,简化藻类光水解制氢工艺,提高效率,减少制氢工艺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08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定通用串行总线设备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
- 下一篇:成像装置和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