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秸秆立体栽培毛木耳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997.7 | 申请日: | 200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6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张传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志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C05G1/00;C05F11/02;C05B17/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新平 |
地址: | 343400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秸秆 立体 栽培 木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秸秆立体栽培毛木耳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毛木耳栽培技术是以木屑、棉籽壳、秸秆屑、麦夫、米糠、石膏、红糖等为原料,经过配料—装袋—高压(或常压)灭菌—无菌接种—发菌培养,再开袋(或脱袋)排场出耳。整个生产过程中操作工艺繁杂、技术要求严格、生产成本偏高、风险系数较大、经济效益较低,这种栽培技术难以在农户中推广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操作简捷、成本低廉、管理方便、效益高,容易推广的利用秸秆立体栽培毛木耳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秸秆立体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制作一个长30-50cm×宽10-25cm×高10-20cm的凹形槽模具;
2、在上述凹形槽模具内,在宽向先放置两根包扎绳,再铺上长60-80cm×宽30-40cm的农膜,使农膜紧贴凹形槽模具内壁;
3、将收集的农林秸秆切断成30-50cm,与凹形槽模具的长度对应,放入凹形槽模具内农膜上,直至凹槽高,然后包好农膜,扎紧两根包扎绳,从模具内取出;
4、将毛木耳生产种,脱袋后掰碎成颗粒状,撒于上述从模具内取出的捆扎好的秸秆两端,然后束拢多余的农膜,用绳扎紧,堆放于室内或室外进行发菌;
5、发菌完好以后,解开包扎绳,掀掉农膜,菌枝杆备用;
6、菌墙制作:先取备用田泥土或黄泥土,掺入3-5%草木灰、1-2%的石灰、0.5-1%的食盐、0.2-0.3%的磷酸二氢钾,用水调制成泥状,然后按一层菌枝杆,抹上一层稀泥,再放上一层菌枝杆的顺序,使菌枝杆与稀泥相间排列,直至0.6-1.5米高,在最上面再覆一层2-3cm厚的稀泥土,并在泥土中间扒一凹形加水保湿槽,即形成一堵菌墙;
7、菌墙制作完后,即进入出耳常规管理阶段。
本发明的利用秸秆立体栽培毛木耳的方法,采用了集约化的立体墙式覆土栽培方法,方便简捷,省工省力,高产稳产,成本低廉、效益高,容易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秸秆立体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制作一个长40-50cm×宽20-25cm×高15-20cm的凹形槽模具;
2、在上述凹形槽模具内,在宽向先放置两根包扎绳,再铺上长60-80cm×宽30-35cm的农膜,使农膜紧贴凹形槽模具内壁;
3、将收集的农林秸秆如桑枝、芦苇、玉米秆,切断成40-50cm长,与凹形槽模具的长度对应,然后放入凹形槽模具内农膜上,直至凹槽高,然后包好农膜,扎紧两根包扎绳,从模具内取出;
4、将毛木耳生产种,脱袋后掰碎成颗粒状,撒于上述从模具内取出的捆扎好的秸秆两端,然后束拢多余的农膜,用绳扎紧,堆放于室内或室外进行发菌;
5、发菌完好以后,解开包扎绳,掀掉农膜,菌枝杆备用;
6、菌墙制作:先取田泥土或黄泥土,掺入3-5%草木灰、1-2%的石灰、0.5-1%的食盐、0.2-0.3%的磷酸二氢钾,用水调制成泥状,然后按一层菌枝杆,抹上一层稀泥,再放上一层菌枝杆的顺序,使菌枝杆与稀泥相间排列,直至1-1.2米高,在最上面再覆一层2-3cm厚的稀泥土,并在泥土中间扒一凹形加水保湿槽,即形成一堵菌墙;
7、菌墙制作完后,即进入出耳常规管理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志,未经曾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