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7781.5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3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A·F·德尔奥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28 | 分类号: | G01B3/28;A61B17/56;A61B5/10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瑞士奥***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度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10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248525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确定骨中的孔和/或插入到骨内的整形植入物的深度的深度计。
背景技术
经常需要能够准确地估定盲孔的深度。现有的测量装置在刻度尺的一端具有单钩。插入刻度尺穿过孔,并且在钩从相对的远壁中露出之后收回刻度尺,直到其与孔的盲边邻接。这些装置的缺点在于:当测量较小直径的孔时,通常来说穿过远壁来钩住该孔的边是相当困难的。
因为现有技术中的前述不足,因而需要一种新的提供快速、准确测量孔的深度测量器具。另外还需要一种器具,其中探针能够牢固地与孔的远边接合,从而允许对盲孔深度进行精确测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盲孔深度的工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器具,其中探针能够与孔的远边牢固地接合,从而允许对盲孔深度进行精确测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探针,其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处于探针近端处的刻度限定了一轴线,并且沿着该轴设有标记,该探针在其远端具有支座;管状外壳,其可滑动地安装在该探针上的刻度上;以及带槽的插入物,其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该带槽插入物的远端逐渐缩减成锐边。
通过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对医疗护理领域非常有帮助。
通过对下面连同附图考虑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其它的目的、优点和新颖性特性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并且:
图1是本发明的深度计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深度计系统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在使用图1所示深度计系统的优选外科技术中的第一步的侧视图;
图4是在使用图1所示深度计系统的优选外科技术中的第二步的侧视图;
图5是在使用图1所示深度计系统的优选外科技术中的第三步的侧视图,以及;
图6是在使用图1所示深度计系统的优选外科技术中的第四步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深度测量工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探针1与带槽的插入物4中的槽5接合,并且能够相对于带槽的插入物4沿探针1的纵向轴线自由地滑动。管状外壳8可滑动地安装在探针1和带槽的插入物4上。
图2清楚地示出了分解的系统,其中显示了其三个组件:探针1、带槽的插入物4和管状外壳8。探针具有位于其远端的支座2,以及位于其近端的刻度3。带槽的插入物4包括用来容纳探针1的槽、近端7,以及设计成避免与待测孔10的近边相撞的锥形远端6。管状外壳8的大小设计成使得可在其中容纳带槽的插入物4和探针1。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探针1包括位于其近端上的阳螺纹,其配置成能够接收带阴螺纹的装置,以便能用该带阴螺纹的装置来将管状外壳8推动到近端的骨头壁上,同时允许刻度3标示待瞄准钉的准确位置。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6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深度测量的优选方法。
如图3最佳地示出,当收回带槽的插入物4时,探针1能够容易地插入到骨孔9中并从中穿过,同时管状外壳8位于后面。
然后,如图4清楚地示出,带槽的插入物4向着其最终的目的地滑动,从而向着上骨孔壁10向上推动探针1。带槽插入物4的锥形远端6阻止了带槽插入物4靠在骨孔壁10上。
当探针1和带槽插入物4相对于骨9一起收回时,如图5所示,探针1的支座2牢固地接合在远端的骨壁上。
图6显示了测量过程的最后步骤。管状外壳8被向前推动直到其靠在近端的骨壁上,从而允许在探针1的后端处的刻度3上准确地读出孔的深度。
虽然已经表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如附加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变型以及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77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